哈喽大家好!这里是AIZ
今天为大家带来超详细的AI视频技巧教学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短视频早已成为最普遍的一种信息传递媒介,而伴随着这几年AI技术的发展,也大大降低了某些领域当中视频的创作门槛,为一大部分人群天马行空的想象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而关于其中的技巧,我将为你细细道来:
"无限穿梭"
首先第一个技巧,类似下面这种“无限穿梭”的视觉效果相信大家在各大平台都见到过:
其实这种效果在2023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人玩得出神入化,这还要得益于当时MJ(Midjourney)极其稳定的扩图功能。
当然按照现阶段各大AI图像模型的能力及生态,这种效果尚佳且稳定的扩图不再是MJ的独家优势,但综合体验下来,在兼具便捷性和成效方面,MJ依旧是我的不二之选。
下面就让我来带着大家从最开始的分镜图像到最终的“无限穿梭”的完整制作流程吧。
首先,我们需要一只有张图,但这里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张图得是你现在直接用MJ生成并点击放大的,比如以下这样: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看到以上图片红色方框当中的编辑操作,进而对该图像进行进一步编辑。
鉴于在前面的所有文章当中,我并没有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所以这里做一个简单的补充:
现在我们完成了第一步(拥有一张初始图像),而通过上面的图片解析,相信大家也知道下一步我们需要点击哪些按钮对图像进行编辑了。
没错,就是这两排玩意儿: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想要扩图的幅度)进行相应按钮的选择,如果想要在扩图的同时对扩展区域的画面内容进行干预(比如想要在扩展区域添加一个人),则可以选择最后面的“Custom Zoom”,其可以对原先的提示词内容进行修改。
这里我以自己之前制作的作品当中的“无限穿梭”片段为例进行演示,我的初始图像长这样:
然后经过我与MJ的不懈努力(实际是一个我单项痛苦的过程哈哈哈哈),最终得到以下宝贵的财富(素材):
接下来我们需要打开剪映(如果大家后期有剪辑的需求,我还是比较推荐大家上某Bao啥的购买个会员,还是非常有性价比的):
点击导入,将我们需要用到的图片全部放进素材区:
这里还有一个可以提供给大家的小经验,即当我们的分镜图片具备一定数量时,无论是放入我们自己电脑的文件夹,还是导入到剪映中的素材区,都会因为排列的混乱而增加工作量,所以在一开始保存这些图片时,我建议直接给每张图片按照顺序命好名(比如可以参照我上面图片中所展示的,直接就用数字进行命名)。
再将我们需要的图片依次拖入剪辑轨道,当然,这里如果你已经排好序了,也可以在素材区将你需要用到的图片一次性全部选中(长按鼠标左键从右下角往左上角拉动,框选所需的素材),然后直接拖到轨道上,就像这样:
紧接着我们需要在剪辑轨道上对图片进行一些操作。
你可以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将光标移动到轨道区域,滚动鼠标上的滑轮对轨道上的素材片段进行缩放
我们点击选择编辑第一张图片,并将时间定位轴移动到图片的最前面,也就是第一帧的位置:
然后我们点击右上角属性调节面板中的基础选项,将“位置大小”中的缩放拉到200%,再点亮右侧的小菱形以表示在当前时间定位轴所处的位置添加关键帧,这时在轨道中对应的位置,同样也会出现一个小菱形进行示意:
关键帧是通过设定时间轴上的起始和结束状态,自动生成动态过渡效果的工具,用于实现元素移动、缩放、颜色渐变等动画
我们再将时间轴拉到这张图片的最后,也就是这张图片的最后一帧:
将缩放重新拉回到100%,而因为刚才我们添加了关键帧的首帧,所以这时候一般来讲会自动帮我们添加尾帧(如果没有自动添加的话就手动点亮小菱形添加一下)。
根据以上的操作编辑完之后,这张图片在播放时的效果就会变成这样(相信大家也能够想象出来了):
视频当中跟随光标一起移动的黄色轴线叫做预览轴,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图示打开
Next,我们只需要对每一张图片进行同样的操作。
别着急,这里当然还有更快捷的方式【狗头】,那就是直接鼠标右击第一张图,选择“复制属性”,然后全选轨道中其他所有的图片,再次右击,选择“粘贴属性”,这样对于第一张图的编辑就会迁移到其他图片上了,请看图示
如果你顺利剪辑到这里,通过移动预览轴你会发现,我们已经成功实现了这种“无限穿梭”的视频视觉效果,但如果你点击上面的播放器进行播放的话,你会发现:这穿梭...也太慢了吧...
但是剪映当中,对于图片类的素材,是无法进行变速处理的,所以我们需要将这些片段合并成一个视频片段,具体操作如下:
全选轨道上的片段,鼠标右击,选择“新建复合片段”,接着你将看到这些片段被合并为了一个,请看以下图示:
然后我们就可以对这个视频片段进行变速处理了:
当然采取的变速倍数和变速方式具体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
调整完变速后,我们就只剩下最后一步了,那就是将视频导出:
点击右上角的“导出”按钮,设置好视频存放的位置,其他的选项一般可以保存默认,这样你就可以得到一段与“无限穿梭”同款视觉效果的视频了
当然以上内容演示的更多的是关于具体操作的内容,而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创作过程中,画面的呈现内容和视频的表现效果,你大可以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
首尾帧衔接
随着这两年AI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除了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AI视频模之外,各大AI视频创作平台的生态也在日益发展,内部集成的功能越发全面且操作趋于便捷,不再像之前使用defurm那样需要调节各种复杂繁琐的参数,到最后收获的很可能还是一肚子气。
而目前各大AI视频创作平台所集成的功能当中,“首尾帧画面衔接”几乎是标配。
首尾帧画面衔接是通过指定视频的起始和结束画面(首帧和尾帧),由AI自动生成中间过渡片段,使画面流畅切换,实现动态效果并精准控制视频的视觉逻辑与风格连贯性
这种操作或许也是大家日常所能看到的最多的AI视频技巧运用,就像利用以下这两张图:
然后就可以做出下面这种效果:
说实话这确实也是一项极其简单的技能,并没有任何复杂的操作,但却有需要注意的点,以便提高最终成果的稳定性:在指定视频片段的首尾帧画面时,我们所选的两张图片最好是具备相似场景、一定空间关系或主体有一定关联性的,如果想让图片之间的衔接更加自然丝滑,那这两张图的风格和内容最好要具备很高的一致性。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AI视频工具有很多,但说到今年最受世界瞩目的,无疑是国内的可灵AI了。
那现在我们还是以上面的两张图为例,结合可灵来进行操作演示(鉴于目前的可灵2.1及可灵2.0都不支持首尾帧功能,所以我们用可灵1.6进行演示,但其它平台的操作也大差不差)。
可灵AI网址: https://app.klingai.com
首先我们打开可灵,进入“视频生成”界面:
然后通过最上方的模型选择栏选择可灵1.6模型,选择“图生视频”,再根据界面指示分别上传首尾帧图片,提示词的话,其实可写可不写(如果图片变化非常大,可以写一下):
搞定了这些,我们点击下方的“立即生成”按钮,稍作等待,就可以得到下面的成果:
呃...很难评,一言难尽...其实我抽了好几轮,但效果其实都不尽人意。
结合我过去体验过的所有具备首尾帧功能的AI视频创作平台,如果非要挑选一个该功能的佼佼者,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Luma AI,没错,这部分内容一开始展示的那个首尾帧衔接效果就是通过Luma AI制作的。
Luma的一个强大之处就在于:无论你提供的两张图片之间的变化幅度有多大,它都能大概率给你来个丝滑的过渡,而且稳定性也非常好,所以单论首尾帧衔接这一功能来说,我会投Luma一票!
但话说在后头:Luma,它也是真的贵啊...!
视觉特效
接下来也是一个大家在网上会经常看到的内容,那就是用一些实际拍摄的照片来制作各种视觉特效,当然也包括一些恶搞(这我最喜欢了!)。
也不怕大家笑话了,我就直接拿我去年在武汉的“帅照”作为素材为大家演示吧【狗头】。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第一个想到的工具当属Pika AI, 因为它简直太方便了,而且效果也非常的不错。
Pika网址:https://pika.art/pikaffects
具体如何操作,其实也非常简单,如下图所示:选择一个自己想要生成的视频效果,点击“Try it”——导入图片——点击“Generate”——等待成果
借此机会我也好好地给自己整了点活儿,我爆个炸、诶...变个我超爱的杰克斯派罗船长...最后,再浇点...巧克力...嗯对,是巧克力!
视频转绘
从去年开始,除了对图片进行动效处理,对上传的视频进行风格转绘也是风靡一时,而这股风,正是Runway刮起来的。
这一次我用之前制作的一个小片段作为原始素材:
看到这里的朋友大致也都清楚了现在各大AI视频创作平台的操作其实都是非常简单的,几乎没什么技术门门槛,而Runway自然也不例外。
Runway网址: https://app.runwayml.com
首先打开Runway的官网,注册/登陆之后进入主页,下拉点击“ Use lmage to Video ”进入创作界面,然后通过下方的模型选择栏点选适合的模型(因为目前Gen-4还不支持上传视频,所以一般选用Gen-3):
然后上传我们的原始视频片段,因为Runway平台对于视频的处理目前只支持【1280768】以及【7681280】这两种尺寸,所以无论你上传的视频比例如何,都需要将其裁剪为这两者之一。
接下来,点击下方图片中红色圆圈中的小图标,则会弹出一些Runway团队预设好的选项(包括一些转绘风格和运镜等等),我们只需要根据需求进行选择,然后所选择的选项对应的提示词和参数就会自动填入到上方的输入框当中:
这时候可能就有朋友要问了:这么多预设项,还都是英文,我怎么知道都是些啥?
小问题,这不给各位按顺序整理好了吗:
最后点击生成,我们就可以得到不同风格的片段了:
各种运镜
在以上我们提到的内容当中,大家其实多多少少都能知道了一些AI视频创作平台能会预设好一些运镜参数供我们直接使用,但说到其中最全的,那还得是Higgsfield。
当然,我并不认为它是运镜最全的平台,因为,它还是特效最全的平台。
Higgsfield网址: https://higgsfield.ai
这里就不得不使用我在武汉的另外一张“帅照”来作为素材了【狗头】:
首先我们进入到主界面:
映入眼帘这堆密密麻麻的文字正是该平台预设好的功能,可以供我们直接选用,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点击下方的一些效果示例片段进行创造。
以上面图片框出的“360度旋转”运镜为例,我们直接点击该文字,进入到相应界面:
这个界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运用该预设项创作出来的一些片段示例,然后我们直接点击“Generate”进入创作界面:
接下来我们只需要静静等待结果的生成...给大家看看我最后得到的效果(另外一个使用的运镜是非常经典的“子弹时间”【Bullet Time】):
呃...看来我的“帅照”不太适合这两个运镜...哈哈哈哈
如果你看到这里,我必须要再次向你强调:以上讲到的所有技巧其实都不难,但我认为有最关键的两点需要大家了解:
- 耐心:AI固然强大,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阶段的AI技术依然是不够成熟稳定的,很多时候,我们也必须接受那看似烦人又费时的“抽卡”时间,但我们也必须在心底告诉自己,在这个快速的信息时代,这同样将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礼赠。
- 创新:有一点也是需要说明的,在以上所展现的所有示例,都是最普通或者是我之前自己的创作,同样的技巧、同样的操作,如何将其发挥到最精彩,永远取决于你的创造力。 《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讶于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讶于它居然来自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尽情创作吧,各位独特的艺术家!!!
好了,其实关于AI视频的相关技巧还有很多,比如像deforum的专业运用等等,但因为篇幅的原因,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在此感谢你的浏览。
最后,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转发和关注;如果我的文章能为你提供一点价值,那将是我的万分荣幸,在此感谢每一位读者🙏
AIZ荐读
我的7000字长文自述:人人都需要AI的时代,我们一起成长!
一篇文章给你讲清楚:如何用DeepSeek快速制作各类图表(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