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是怎样的一片新蓝海

火山方舟向量数据库大模型
  1. 引言

AIGC这个词可能是今年媒体、投资界最热的词了,作为一个小小的个体,希望能乘上这波浪潮的同学可以一起探讨一下,下面是我的一些关于AIGC的宏观思考,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假设AIGC的趋势是一定的,那么,我们还需要研究的两个问题:

  • When:参与到AIGC的时间点如何把握。
  • What:AIGC未来会诞生什么样的应用。

前者帮助我们决定什么时间做,后者帮我们决定做什么。而展望未来,最好的方式可能是回顾过去。今天就拿着”时光机望远镜“从过去300年开始,再聚焦过去40年,再聚焦过去10年,看看未来的十年AIGC会诞生出什么样的产品。

picture.image

  1. 从过去300年看: 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吗?

人工智能这个话题从计算机诞生后不久就一直在讨论,而今年的人工智能聚焦在两个突破上:

  • 通用
  • 生成

凭着这两点,当下的AI普遍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重要里程碑,这四次工业革命如下图所示(这种划分稍有争议,但大体统一)。

picture.image

  • 动力革命:1760s - 1840s,代表产品是蒸汽机。

  • 电力革命:1870s - 1970s,代表产品是电网传输,电动机,汽车工业,大规模制造业,。

  • 数字革命:1940s - 2010s,代表产品是计算机、互联网,

  • 智能革命:2020s - 2050s,指的是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合体。

我还看到另外一种技术革命的划分方法,我个认为更加清晰,就是下面这张图。

picture.image

这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美林证券公司(Merrill Lynch)在2006年的一张技术革命图谱。美林证券成立于1914年,2008年因为次贷危机被美国银行收购。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

这张图里把前两次革命(动力、电力)归纳为工业革命,把计算机、人工智能归类为信息(进化),也就是在把四次革命的归类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 在30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看持续了200年的蒸汽机、电力革命的时候,会把它两归为一类。
  • 那么假设再过100年回望今天,计算机和分布式智可能也会归为一个,就是:信息革命。

picture.image

  1. 过去40年: AIGC是信息革命的一个环节

在”信息革命“这个大前提下,当下的大模型、生成式AI就只是信息革命在算力、数据的推动下产生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式产品,我们可以它的影响范围可稍微缩窄到”信息“这个领域。

回顾从计算机诞生以来的80年,和AIGC的诞生处于同一级别的产品有以下这些。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跨越鸿沟“,实现了对信息的革命性操作。

  • Win 95操作系统,跨越了大型机走进家庭的鸿沟,实现了单点的 信息记录 。
  • 浏览器Netscape,跨越了个人接入互联网的鸿沟,实现了 信息互联 。
  • Iphone跨越了时空局限接入互联网的鸿沟,实现了 随时随地 信息互联。
  • ChatGPT,跨越了人人能使用人工智能的鸿沟,实现了人人可对 信息重新整合再创造 。

在写下上述文字后,我看到比尔盖茨对AI 的评价,和我的想法比较一致,小小的骄傲一下。

“The development of AI is as fundamental as the creation of microprocessor, the personal computer, the Internet, and the mobile phone,” —-比尔盖茨。

针对第四点我的理解是:信息整合再创造方面意味着个人创造力带来了释放。举个例子,国庆假期自驾游,为了打发车上的无聊时间,我妈凭着她惊人的记忆力将儿时口口相传的民间儿歌、故事、谜语讲给孩子听, 竟然把孩子听入了迷,感觉比那些绘本更有意思。我妈说她一直有个夙愿想把这些东西以声音、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的方式明显比文字更有传播力。

你看,尽管在信息互联如此畅通的今天,仍然有不少人的想法和创造力因为工具被抑制,如果AIGC会变得人人可用,内容会有更大的爆发。那时候, 更多的内容会产生更多的创意,更多创意带来更多内容,形成飞轮效应。

picture.image

  1. 过去10年:上一次信息革命移动互联网经历了怎样一个历程

如果说这一轮AI对用户来说是创造力的释放的话,我们看看会跑出什么样的应用。在《周期》这本书里,作者提到历史周期的一个运行规律是:不会相同,只会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与我们最相近的信息革命--”移动互联网“经历了怎样一个历程。

我从一个非常简单的视角--”苹果商店中APP“来切入:

  • 从苹果APP store中 应用数量看移动互联网的增长趋势 ,从而看AI的增长趋势。
  • 从苹果APP store前十名的 应用演变看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的变化 ,从而看AI的哪些应用也许能跑出来。

4.1 从苹果APP store中应用数量看移动互联网的增长趋势

下图是从2008年iphone一代诞生以来app store中的应用数量。

picture.image

我们来看看每年的增长率。

picture.image

不难发现:

  • Iphone面世后第二年,app 数量增长率达到顶峰114%。
  • 第3-8年增长率都在50%上,代表着背后的用户诉求依然很强烈,但有放缓趋势。
  • 第9年增长率断崖下降到18%。

实际上在2015年,市场需求已经不再旺盛,但是供应方(app生产方)的动作还有惯性,所以持续了2016年的增长。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2016年正是王兴提出“互联网下半场”观点的时候,这个下半场的核心意思是:

在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市场驱动发展、领导力驱动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上半场是市场驱动,意味着供小于需,市场对于产品水平要求并不高,对于app 厂商来说相对容易一些。下半场进入领导力驱动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是真正考验真实力的时候。

下半场主要表现在:

  •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基本完成 。指的是PC 互联网的巨头们要么把自己的业务已经移植到移动端,比如某信,某宝,要么移动互联网中败下阵来,比如某度。
  • C端用户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这里并非说C端需求完全被满足,因为下半场仍然跑出来像抖音、拼多多、小红书等现象级的产品,只是挖掘新的需求“很困难”,所以此时好多互联网公司切向B端市场去淘金。
  • 市场主体都被巨头垄断,竞争已经尘埃落定 。

在这里,我也强烈建议大家再读一下王兴在2016年的一次内部分享,相信对你有帮助。h ttps://www.sohu.com/a/241814716_186174?spm=smpc.content.huyou.9.1662859452480DlOKHRo

那么,假设时间能倒回移动互联网,我们应该在什么时间开始行动?我们知道,一个好的应用至少要在2-3年完成市场验证、产品面世、用户增长,也就是说在2015年需求开始下降之前的三年参与市场, 比较容易 跑出产品。

如果将这个时间点映射到通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

我们把chatGPT 3的诞生(2022年11月)粗糙的类比于iphone的诞生,以此为前提在C端市场:

  • 今年是人工智能各种app 纷纷入局。

  • 接下来的4年是狼烟四起

  • 之后的2年可能是尘埃落定

  • 之后是艰难增长期。

时间点Timing确认之后,哪些方向又可以做呢? 我们看看2008-2022年苹果APP store中前十名的应用演变。

4.2 苹果APP store前十名的应用演变

以下是我整理的苹果APP store前十名的应用在2008年-2016年的演变。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间点可以类比于Iphone诞生早期,所以并没有把2016年后的数据放进来。

收集到这些数据后,我发现这些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而这正对应了iphone超越于传统手机的新特性:移动互联+触摸交互。

  • 原有PC应用移动化(橙色表示) :比如facebook, youtube这些应用属于此类。
  • 基于触摸屏交互的新玩法(蓝色表示) :比如曾经红极一时的切西瓜、愤怒的小鸟这类游戏。
  • 移动场景痛点移动解决(绿色表示) :主要是”基于位置“的应用,比如导航,移动社交。

picture.image

picture.image

我们把这三类app的大体趋势用如下图展示:

picture.image

我们把这种趋势映射到AIGC, 我们大体可以预判以下几点:

  • 原有应用”智能“化 :这一点是对PC互联网的延续。在通用+生成AI时代,必定也有原有产品的智能化,各大巨头分别布局大模型,这就是最好的验证。包括传统工具也积极拥抱AI, 比如adobe firefly的AI图像处理,Quora(美国版知乎)问答引入智能机器人,办公软件Notion引入AI写作等等,举不胜举。
  • 小而好玩“的产品在近期会比较走俏 。把”生成“这一特性类比于iphone的”触摸“特性。我们发现,iphone 时代“单一依靠”触摸特性的产品都是“小而好玩“, 这些东西吸引了早期大众开始使用iphone。个人觉得,在AIGC时代,已经有一些”如”妙鸭“、”looka(专门生成logo的工具)“、”lensa(专门生成头像的AI工具)“、”auto PDF(专门快读论文的工具)"等等,这里的小指的是:通过很短的工作流就可以 完整 的完成用户端到端的体验,相对于工作流较长的AI小说创作、动画片创作,更能让普通大众使用。
  • 通用性的功能产品需要相对长的时间诞生。我们把”通用“这一特性类比于iphone的”移动互联“特性。随着”小“的智能应用在早期大众的普及,生成式AI会利用”通用“这一特性诞生将AI植入我们的各个生活、工作场景,将AI变得真正“有用”,帮助人们完成更广泛的工作。比如生成漫画、小说、伴读老师等等。

总结

作为一个经历了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回过头来看过去的十年甚至二十年,才发现在自己最好的时间遇到了最好的时代,真是人生一大幸事。疫情三年,我更加感叹自己生在了好时代。

我们其实都知道“内卷”不是人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我相信这个时代的问题在当下的AI到来之后会有所缓解。

前几天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和几位AIGC的朋友聊天,仿佛又回到了十年前iphone 刚刚诞生不久的时代,希望你我都能乘上这个时代的浪潮。


我是关注AI产品的产品二姐,致力于带来丰富的AI学习分享、体会,欢迎你和我一起学习,如果你觉得文章有用,欢迎关注、点赞、转发。

0
0
0
0
评论
未登录
看完啦,登录分享一下感受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