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零基础,仅用18小时,独立完成一款软件开发,并向全国级的编程挑战赛投稿,最终在比赛中斩获学生组二等奖。
AI编程工具迅猛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故事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在此前结束的豆包MarsCode AI编程巅峰挑战赛中,来自香港的高二学生冼星朗单人组队参赛。零编程基础的他,在豆包MarsCode 的辅助下 ,开发了一款名为 「EmoEase心灵笔记·正念时光」 的软件,并凭借该项目获得豆包MarsCode 大赛学生组二等奖。
意外的惊喜:基于情绪管理的记录软件诞生
2024年年初,15岁的冼星朗从广东顺德转学到香港,就读高一下学期。处于青春期的冼星朗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生活中时有一些摸不着头脑的“小情绪”时刻,因此,他希望有一款好用的日记软件,帮助他记录自己的心情,更好地了解自己。
但当他翻遍了各大应用商店才发现,市面上好用的情绪的记录、管理软件几乎没有。传统的日记类软件,一般只能记录发生了什么,而无法记录情绪,更无法从记录中,洞悉用户的记录意图,监测和发现用户的情绪的变化,从而进行预警、建议等一站式管理。与此同时,粤港两地的学习经历,也让冼星朗更好地把对自己的情绪洞察,变成了对同龄群体的情绪关注。他发现,“身边不少同学因为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或沉迷电子产品,正在遭遇一些情绪困扰”。
于是,他萌生了做一款能够管理情绪的记录软件的想法。
此时,横亘在冼星朗面前的最大难题是,他完全不懂代码。“我知道有软件可以AI编程,但从未上手过试过”。直到偶然在社交平台刷到豆包MarsCode AI编程巅峰挑战赛,冼星朗才决定一试,“说不定,真能把APP做出来”。而正是这次勇敢地一试,让情绪记录、管理软件「EmoEase心灵笔记·正念时光」逐步成型了(下文简称「EmoEase」)。
“让情绪管理变得简单而有温度”,是冼星朗的出发点。因此,在功能设置上,「EmoEase」遵循用户友好的原则,进行开发。
具体来看, 在情绪记录功能的设置上,「EmoEase」针对不同使用习惯的用户设置多种记录方式。
比如, APP为用户提供早安日记、晚安日记模块,让有记录习惯的用户,每天打卡。而在记录方式上,应用将枯燥的文字方式,转变为AI介入的"双向情绪对话",用户可以通过和AI对话,写出自己的心情日志,于是单方面输出的文字,就变成更有趣的自我探索。
其次, 针对用户的碎片化、实时的情绪记录需求,用户可以选择 12 种基础情绪(如开心、难过、焦虑等)。在表达情绪烈度时,用户有1-5 级的强度可选择,还能添加标签说明情绪的来源,以此,让用户快速而方便地记录。
在用户记录下自己的情绪后,应用中的智能情绪引导系统便开始工作。同样 利用AI技术,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情绪分析和建议。如在用户记录情绪后,会显示一个呼吸动画,引导用户做呼吸训练。而根据用户一段时间的记录,系统也会定期为用户生成情绪报告,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
记录、分析、简单引导 ,是现阶段「EmoEase」的主要功能。关于软件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冼星朗也在进行着初步的规划: 「EmoEase」未来可能会集成睡眠、运动数据等更多信息,辅助用户进行更准确的记录和心理分析;后期也可能引入心理咨询业务,真正帮助用户对情绪及心理健康进行一站式管理。
与AI组队:享受每一次「正向反馈」
回顾「EmoEase」的开发历程,尽管冼星朗说,初赛阶段在AI编程的帮助下,他仅用了18小时,就完成了软件初版的搭建。但落实到实操上,冼星朗也为如何将应用的功能封装、模块化,以及如何更精准地给AI翻译需求而反复尝试、备受考验。
由于缺乏产品经验和编程基础,冼星朗无法凭自己构建起清晰的项目框架。于是他使用AI Coding软件,辅助生成产品文档、User Prompt和代码目录结构,来明确项目思路、搭建代码框架。
在项目开发中,冼星朗通过将功能开发模块化,尽可能地将自己的需求翻译得更精确。每个模块代码生成后,冼星朗都会先在手机上跑一遍,“如果这个功能和我想的一样,就继续往下做,如果不一样就再做尝试。有时候,也会给先让AI给出几种不同的方案”。在遇到最棘手的代码报错时,他首先会,“将错误复制给豆包MarsCode ,让AI帮忙看是哪里出了问题,而不忙于修改”。然后,通过“让AI修改”以及“总结报错提示词次模板”的方式,解决大部分报错问题。
同时,对于零基础的冼星朗来说,保持代码的“上下文的连贯性”,也是他修改Bug的方式。在实际的体验中,他认为“豆包MarsCode 生成单个文件的解释的能力较好”。遇到单个文件或者几行代码报错时,他会让豆包MarsCode 帮忙把代码注释出来,“然后我自己也能读懂是什么”,冼星朗说。
在项目后期,冼星朗又面临复杂功能整合、重构、接入API等难题,好在豆包MarsCode 高效的部署能力,帮助他显著地减少了调试时间。在为程序接入AI功能时,“豆包MarsCode 在接入火山引擎相关API (如扣子工作流、豆包大模型)时运行顺畅,可以直接应用生成的代码,让我感到惊喜”。
在经历了反复的试错后,“享受过程中每一次正反馈带来的喜悦”,是冼星朗此次用AI创作后最大的收获。虽然AI编程工具降低了软件开发的门槛,但对于他而言,完成起来也并不轻松。在各种Bug修改中,冼星朗说,“最难忘的是,一个个小功能实现的欣喜,最后汇聚成软件发布时的巨大成就感”。
除此之外,冼星朗将此次的编程经历和参赛获奖经历也看做他人生中的「正向反馈」,这些成就感激励着他继续探索、学习AI编程。
在豆包MarsCode AI编程巅峰挑战赛决赛现场,冼星朗再次对「EmoEase」进行了产品逻辑重构与功能优化。最终,他获得学生赛道二等奖。
大赛结束后,冼星朗又对产品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与优化。目前,「EmoEase心灵笔记·正念时光」1.0版已上线App Store。
现在,“16岁的独立开发者”、“AI Coder”是冼星朗对自己的定位和期许。2024年年底,他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AI创作经验,也分享「EmoEase」的开发进度。评论区里,不少人说他是天才,面对夸赞,冼星朗赞同其中一条回复, “如果真的有「天赋」这种东西,它的一半应该是由「正向反馈」构成的”。
关于未来:期待成为产品经理或创业
在参与豆包MarsCode AI编程巅峰挑战赛之前,冼星朗对如何落地一个App并没有确切的概念。而经过初赛、复赛,冼星朗不止从零基础做出了一款APP,也对如何做一款产品有了一些感知。
关于未来,冼星朗首先希望完善「EmoEase」的功能,并真正将应用推向市场,他对这款APP的商业模式有了初步构想。比如, 针对C端,他打算采取会员订阅的模式;而在B端,他将主要客户定位为学校和企业等机构,为他们定制化输出学生或员工的心理管理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通过此次比赛,冼星朗还接触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打开了他对于产品开发的更多认知。冼星朗说, 如果现在再被问及「EmoEase」如何优化,他会更多地从需求端展开思考,从用户洞察入手,真正地去发现用户需求,改进产品。
谈及自己与AI编程工具之间的关系时,冼星朗也会将自己定义为“产品经理”,AI编程工具是他的“开发伙伴”。 随着AI编程工具的发展,冼星朗认为想法的落地会变得越来越简单,而真正稀缺是创意。他也希望,自己未来能保持对“创意”的持续敏感。
回归学习生活,冼星朗仍是一个高二学生。明年,他即将面临升学。在谈及未来的升学就业规划时,他说:“ 我一直对人工智能很感兴趣。以前我希望自己能在学术路线上钻研,但在参与这次比赛成功做出项目后,我对开发AI产品、走创业路线也非常期待”。
今晚 20:00,一起来围观16岁高中生教你零基础做iOS APP。扫码即可预约直播~
-END-
Trae 国内版已经正式上线,快点击原文链接,进行畅快探索吧~
作为中国首个AI原生集成开发环境(AI IDE),Trae 配置Doubao-1.5-pro,并支持切换满血版DeepSeek R1、V3模型。Trae 以动态协作为核心,打造了一种人机协同,人与AI互相增强的全新开发体验,助力开发者高效应对复杂技术挑战,释放创新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