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rent思博伦2024年报解读:营收持续下滑,AI成亮点

大数据云安全容器

思博伦Spirent Communications (伦敦证券交易所代码:SPT)(PINK:SPMYY)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的跨国电信测试公司,成立于1936年,最初名为Goodliffe Electric Supplies,1949年更名为Bowthorpe。1990年,公司剥离了国防业务,专注于电子和电信测试领域。1990年代的互联网热潮推动其业务增长,1995年收购Telecom Analysis Systems(位于新泽西Eatontown),1997年收购Adtech(夏威夷数字测试设备公司),1999年收购Netcom Systems(美国电信测试业务)和DLS(加拿大电信测试业务)。2000年,公司更名为Spirent,名称源自“灵感创新”。此后,公司继续通过收购扩大能力,如2002年收购Caw Networks(网络性能测试设备如Avalanche),2006年收购Scientific Software Engineering(无线网络测试软件Landslide),2011年收购Fanfare Software(自动化软件iTest),2012年收购Mu Dynamics(云和应用测试产品Blitz)和Metrico Wireless(移动设备性能分析)。这些收购帮助Spirent在电信测试市场建立了坚实基础。公司专注于电信测试领域,尤其在5G和AI技术上表现出色。公司主要产品包括5G、Wi-Fi 7和GNSS测试解决方案,服务涵盖实验室到现场的全生命周期。商业模式以咨询式销售为主,强调从实验室到实时网络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主要客户包括通信、政府、汽车和科技巨头(如Facebook、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Equinix、Oracle)等。2024年12月,Keysight Technologies宣布以全现金方式收购Spirent Communications的所有已发行及即将发行的普通股,交易金额未披露。然而,Viavi Solutions也提出了反收购要约,试图以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pirent。

picture.image

Spirent的商业模式以覆盖整个技术生命周期为特色,从实验室开发到实时操作,帮助客户降低成本并加速收入增长,其策略包括:

咨询式销售:作为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可信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产品供应商。

客户基础多元化:减少周期性影响,增加经常性收入流,如通过软件订阅和维护服务。2023年软件订阅收入随时间确认,硬件和永久软件许可收入在控制权转移时(如交付)确认,维护/支持服务收入2023年为1.840亿美元。

投资并购策略:专注于快速增长市场,结合有机增长和选择性盈利性收购。2023年收购NetScout Inc.的测试实验室自动化业务,交易额780万美元,贡献410万美元收入和210万美元税前利润。

可持续运营模式:包括保留关键人才、多样性和包容性、前瞻性供应链管理和环境认证。

picture.image

思博伦Spirent是电信网络设备测试领域的领导者,与Keysight Technologies(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KEYS)、EXFO、Anritsu、Rohde & Schwarz等并列为主要玩家。在以太网测试仪的主要生产商中,Spirent Communications在2018年的排名中保持了第一的位置,占全球以太网测试仪销售额的28%,Keysight Technologies (ixia)和Anritsu分别占有市场份额的20%和7%。Spirent的领导地位源于其悠久的历史、对电信测试领域的专注、战略收购(如Caw Networks、Scientific Software Engineering等,扩展了产品线和市场覆盖)、持续的研发投资(如2024年产品开发成本9900万美元)、客户多元化(服务于通信、政府、汽车等多个行业,减少单一市场依赖)、综合解决方案(从实验室到实时网络的端到端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和对新兴技术市场的快速响应。

picture.image

公司业务分为两大块:生命周期服务保障和网络与安全。与2023年相比,集团总收入下降了 3%,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下降了 9%,网络和安全增长了 2%,这得益于和AI相关的高速以太网产品和定位业务订单增长。整体业绩下滑原因为:全球电信运营商面临宏观经济压力(如通胀、利率上升),导致5G网络建设和高速以太网升级的资本支出延迟。例如,Spirent的高速以太网测试业务因中国市场增长乏力而受挫。同时,5G独立核心网络(SA)的部署因技术复杂性和运营商谨慎态度进展缓慢,拖累了测试服务需求。Spirent的无线、数据中心测试解决方案虽保持增长,但服务保障和系统业务需求疲软,导致收入结构失衡。2024年Keysight对Spirent的收购进入关键阶段(预计2024年11月-2025年4月完成),客户因担忧业务连续性、产品路线图变化或合同条款调整,推迟订单决策。

生命周期服务保障:2024年收入1.81亿美元,包括5G移动核心网络、蜂窝和Wi-Fi设备的实验室测试,及电信和企业实验室自动化解决方案,关键产品包括Landslide 5G Core、VisionWorks OTA和octoBox(Wi-Fi 7测试)。

picture.image

网络与安全:2024年收入2.79亿美元,涵盖高速以太网/IP性能测试(High Speed Ethernet (HSE) ,如800G测试)、虚拟化网络、云和AI网络基础设施(Testing for AI Data Center Networking)、应用性能、安全验证、GNSS测试和模拟、低地球轨道卫星和汽车以太网等。

picture.image

虽然公司营收和利润下滑,但是毛利率依然保持在72%的高位,显示出其盈利能力较强。因为该公司采取轻资产运作模式,核心研发能力较强,但生产外包。

picture.image

在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对现代数据中心网络的极端需求的推动下,以太网的增长预测超出了所有预期。特别是,800G的采用和1.6T的早期部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以满足对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所必需的高性能网络结构的迫切需求。思博伦针对AI领域的市场需求,推出了一系列产品:

●2023年发布针对AI数据中心的网络结构测试方案(Data Centre AI Testing),解决AI集群的网络性能验证需求,专为AI数据中心设计的网络测试工具,支持对以太网网络结构的性能验证(如AI GPU集群所需的高吞吐量与低延迟)。2024年Spirent Communications获得了Interop东京2024颁发的三项“最佳展示”奖,包括行业首个能够通过以太网模拟现实人工智能(AI)工作负载的高密度测试解决方案的“大奖”。

思博伦Spirent人工智能流量仿真平台为客户提供了在现有测试环境中测试以太网结构的能力,而无需花费大量费用建造新的配备xPU服务器的实验室来生成人工智能工作负载。思博伦的新人工智能测试解决方案是第一款能够模拟人工智能环境中高密度400G xPU工作负载的硬件。思博伦平台利用RoCEv2协议,设计易于使用,配置简单,并提供可重复和一致的结果,以降低测试人工智能用例的复杂性。它支持集体通信库(CCL),这有助于创建真实的流量模式,这些模式可能导致网络拥塞,从而导致数据包丢失和高延迟——这对于衡量真实人工智能工作负载下训练环境的性能至关重要。

picture.image

●800G测试设备,支持AI数据中心的后端网络需求。公司的高密度原生800G OSFP和QSFP-DD测试平台,是同类产品中第一个支持IEEE 802.3df规范的供应商中立测试系统,可以帮助加速800G部署。思博伦与紫光股份(SZ:000938)旗下的新华三H3C合作完成行业首个大规模 800G 测试,测试规模高达64个800G端口。H3CS9827是一款专为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网络设计的高性能交换机系列,其可靠性和高性能通过思博伦的高密度B2 800G设备得到了验证。H3C S9827系列是新一代800G数据中心交换机,旨在处理由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产生的大规模工作负载。这些800G交换机采用共封装光学(CPO)技术,将硅和光子学集成在一起。思博伦测试结果显示,总交换容量高达51.2T,所有64个端口在不同流量下均实现了100%的线速转发。每个端口的传输速率达到800 Gbps,CPO技术完全满足了智能计算网络对高吞吐量的需求。这些结果使H3C S9827适用于AIGC集群以及其他高性能数据中心核心交换和相关应用。

●AI与网络自动化整合

Test-as-a-Service (TaaS) 与 Lab-as-a-Service (LaaS):通过云端自动化测试平台(如Spirent Temeva),客户无需前期投资即可模拟真实网络环境,验证AI网络、5G SA、Wi-Fi 7等技术的可靠性。

数字孪生与实时网络仿真:利用AI建模技术创建真实世界的网络数字孪生,加速非地面网络(NTN)、生成式AI网络等新兴技术的验证。

picture.image

思博伦Spirent的AI布局聚焦于测试工具智能化(通过AI提升诊断效率)和新兴技术基础设施验证(支持AI驱动的网络架构)。其核心优势在于以实时数据分析与自动化测试能力,覆盖从实验室到生产网络的全生命周期AI需求,技术壁垒基于长期积累的高性能以太网测试经验和客户网络洞察。

0
0
0
0
关于作者

文章

0

获赞

0

收藏

0

相关资源
CV 技术在视频创作中的应用
本次演讲将介绍在拍摄、编辑等场景,我们如何利用 AI 技术赋能创作者;以及基于这些场景,字节跳动积累的领先技术能力。
相关产品
评论
未登录
看完啦,登录分享一下感受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