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xt Engineering:AI 工程的下一个前沿阵地?

向量数据库大模型云通信

picture.image

❝ 还在为智能体(Agent)表现不稳定而抓狂?或许不是模型的问题,而是你“说得不够清楚”。随着 AI 应用从单轮 Prompt 演化为具备记忆、检索、调用能力的多步骤系统,Context Engineering (上下文工程)正逐步成为 LLM 应用中的关键能力——它决定了你的 AI 是否真的“理解”你要做什么。

✅ 什么是 Context Engineering?

Context Engineering is building dynamic systems to provide the right information and tools in the right format such that the LLM can plausibly accomplish the task.

上下文工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动态构建系统,让模型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一切信息、工具与格式结构。

这一概念由中 Tobi Lutke 文、 中 Ankur Goyal 文 和中 Walden Yan 文 等多位专家提出,并在中 Cognition 文 的长周期智能体构建理论中被反复强调。

🧩 它包括以下五大核心维度:

| 要素 | 含义说明 | | --- | --- | | 动态系统 | 上下文来自多个来源:用户输入、历史交互、工具响应、外部知识等 | | 正确信息 | 模型不是读心术高手,缺什么它就做不出来什么 | | 合适工具 | 工具是模型认知能力的延展,必须显式集成,如检索、计算、外部 API 等 | | 格式正确 | 信息是否易被模型“看懂”影响巨大——冗长 JSON 不如简洁结构 | | 可行性判断 | 始终自问:当前上下文配置是否足以让模型完成任务? |

picture.image

🤔 为什么 Context > Prompt?

在早期,Prompt Engineering 是提升效果的关键,但如今单轮提示已不足以驾驭复杂任务。Context Engineering 不只是“怎么问”,而是“让模型真正知道你在做什么”。

picture.image

Prompt 工程只关注输入句子怎么写,而 Context 工程则关注:

  • 上下文是否完整?
  • 工具是否对接?
  • 信息是否结构清晰?
  • 指令是否明确?

❝ 当智能体出错时,90% 的原因是“上下文构建失败”,而非模型本身性能问题。

💡 实践示例:Context Engineering 怎么做?

picture.image

以下是常见的上下文工程实践场景:

| 类型 | 场景示例 | | --- | --- | | 工具调用 | 接入天气 API,确保返回结果结构简洁明晰 | | 短期记忆 | 将当前对话自动摘要并注入后续提示中 | | 长期记忆 | 基于用户过往行为和偏好,构建个性化上下文 | | 动态检索 | 实时查询外部知识库并填充至提示模板中 | | 指令工程 | 明确设定智能体角色与限制条件(如“你是一名冷静的医学专家”) |

这些能力的背后,正是“动态、结构化、可控”的上下文构建逻辑。

🛠️ 工具实战:LangGraph + LangSmith 如何赋能 Context Engineering?

LangGraph:打造可控上下文的执行引擎

LangGraph 是构建可控 Agent 的理想框架,支持细粒度控制流程、工具接入、上下文组织等关键能力。

  
# 示例伪代码  
with LangGraph() as agent:  
    agent.add\_step(retrieve\_memory)            # 控制记忆调用  
    agent.set\_input\_format(clean\_json)         # 控制输入格式  
    agent.link\_tools([calculator, web\_search]) # 控制工具集  

相比其他高度封装的 Agent 框架,LangGraph 更注重透明与可调性,让开发者“掌控每一块上下文砖石”

推荐阅读中 Dex Horthy 文的 《12 Factor Agents》,其中提出“Own your prompts”、“Own your context building”等核心理念,与本文完全契合。

LangSmith:可视化上下文构建流程,定位问题利器

LangSmith 是 LangChain 团队推出的 LLM 可观测性平台,能帮助你逐步调试与完善上下文系统。

功能亮点包括:

  • 可视化追踪 Agent 执行流程
  • 查看每步输入输出是否完整、格式是否合理
  • 分析工具调用是否成功
  • 快速定位上下文缺失环节
  
[Trace Log 示例]  
 Step1: 检索用户历史偏好  成功(120ms)  
 Step2: 格式化天气API响应  错误:JSON 嵌套过深  
 Step3: 调用 LLM  失败:缺失 location 参数  

无论是 prompt 不生效,还是工具调用异常,都可借助 LangSmith 快速排查上下文构建链路中的薄弱点。

🧭 总结:Communication is ALL You Need

几个月前,LangChain 博客曾发文 《Communication is All You Need》,提出一个简单却被严重低估的事实:

❝ 不是模型不够聪明,而是我们没“说清楚”。

中 Context Engineering 文 正是“说清楚”这件事的系统化方法,它让 Agent 不再只是回应提示的对话工具,而是拥有理解力、记忆力、行动力的智能体。

✅ 行动号召:

  • 💡 立即上手 :LangGraph 开源框架
  • 🔍 深入调试 :LangSmith 可观测平台
  • 📚 扩展阅读 :Communication is All You Need

👉 掌握 Context Engineering,真正释放 LLM 的智能潜能!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老铁觉得还行,可以来一波三连,感谢!

picture.image

0
0
0
0
关于作者
关于作者

文章

0

获赞

0

收藏

0

相关资源
CV 技术在视频创作中的应用
本次演讲将介绍在拍摄、编辑等场景,我们如何利用 AI 技术赋能创作者;以及基于这些场景,字节跳动积累的领先技术能力。
相关产品
评论
未登录
看完啦,登录分享一下感受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