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微信收藏夹,终于能“活”过来了

大模型向量数据库数据库

picture.image

我敢打赌,你一定有过这样让人抓狂的瞬间。

在某个信息流里看到一篇深度好文,或是一份干货满满的教程,你眼前一亮,心想:“好东西,以后肯定用得上!” 然后毫不犹豫地按下收藏键。

从此,它便和其他几百个“好东西”一起,静静地躺在你的收藏夹里,构成了一座雄伟的“数字坟场”。

你我都是这个信息时代的“仓鼠”,热衷于囤积,却疏于整理。直到某天,你真的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模糊地记起“我好像存过一篇讲这个的文章”,然后你翻遍了微信收藏、浏览器书签、云盘深处……却死活想不起它究竟被埋在了哪个犄角旮旯。

那种明明拥有宝藏,却找不到钥匙的无力感,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我一直在等一个工具,能把我这些七零八落、沉睡已久的知识“唤醒”。直到最近,我收到了腾讯文档“空间”的内测邀请,在深度体验之后,我觉得,我们离那种理想状态,又近了一大步。

picture.image

我必须先说一句,腾讯文档做这件事,有一个任何其他产品都无法比拟的、近乎“作弊”的优势——它与微信生态的无缝衔接。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知识的源头和交流的终点,都在微信里。这意味着,我们不需要痛苦地“搬家”,而是在我们最熟悉的地方,让知识“原地复活”。这才是它最可怕的优势。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新建了一个AI空间,然后把之前学习用的那十几篇卡兹克的文章一股脑地喂给了它。

picture.image

上传过程很顺滑,完成后,AI空间不仅自动为我总结了这十几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和写作风格,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一个对话框。

现在,我可以像跟人聊天一样,与我自己的“知识库”对话了。

除了上传本地文件,它也支持添加链接。我随手扔了了一篇文章进去,它不仅能快速生成摘要和精读,甚至还能一键生成思维导图,这对于快速消化一篇长文来说,实在是太有用了。

当然,作为一个内测产品,它也并非完美。比如目前还不能直接把公众号文章一键转存到空间,但官方说这个功能已经在路上了,我相信等正式版上线,体验会更加丝滑。

另一个让我惊喜的功能,是它内置的PPT生成能力。我把那份我们都很熟悉的小米财报喂给它,让它生成一份演示文稿。

模板样式还挺丰富,最终效果虽然谈不上惊艳,但作为一份应急的初稿,绝对是合格的。

picture.image

写到这里,我想聊聊比功能更有趣的东西。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载、知识焦虑的时代。我们拼命收藏,是希望能抓住一些确定性,缓解对“落后”的恐惧。但最终,这些收藏往往变成了新的负担。

腾讯文档AI空间这样的产品,让我看到的,是一种全新的可能。它让我们与信息的关系,从“囤积占有”转向了“吸收活用”。

『 真正有价值的,不是收藏了多少信息,而是在需要时,你能唤醒多少沉睡的知识。』

这才是这类AI知识库工具,带给我们的最大福音。它让我们的每一次收藏,都不再是徒劳的心理安慰,而是为未来的自己,埋下了一颗真正能开花结果的种子。

让知识,流动起来,被看见,被使用。

这可能,就是我们对抗信息洪流时,最优雅的姿态。

End

如果你也对 AI 充满好奇,欢迎公众号后台私信我「进群」,一起打破信息差,真诚分享前沿资讯与实用教程。期待与你并肩探索 AI 世界!

感谢你的时间,能读到这里。如果有所共鸣,一个 或一次 在看 ,就足够了。我是洞见君,我们,下次再见。

0
0
0
0
关于作者
关于作者

文章

0

获赞

0

收藏

0

相关资源
大规模高性能计算集群优化实践
随着机器学习的发展,数据量和训练模型都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对基础设施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硬件、网络架构等。本次分享主要介绍火山引擎支撑大规模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架构和优化实践。
相关产品
评论
未登录
看完啦,登录分享一下感受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