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已过,学习不能停止,毕竟2025年将是AI应用蓬勃发展的一年。今天给大家对比下工具,按图索骥,事半功倍。
新手最先遇到的问题一定是选择问题,毕竟现在AI应用的框架非常多,可以用现成的Saas服务,也可以利用开源系统搭建。当然最简单的方式,还是使用豆包,DeepSeek或者Kimi等现有app。
能进行个性化定制的方案就剩下:“低代码”类似的coze和完全自主开源的dify两大类。请看双方的优缺点吧。
那为啥要费脑子舍弃最简单的工具,自己选择动手呢?当然是因为,现成的app内部的逻辑是定死的,用户唯一能改变的是提示词。要得到自己的期望结果,只能摸人摸象,不断尝试,但个性化的结果,它永远做不出来。而且文生图这类,结果上都有水印。你也不希望,别人一眼就看出是什么生成的吧?
01
易用性
coze作为低代码优秀平台,操作门槛非常低,无需编程经验,通过选择模版,添加插件,设置参数等简单的步骤,就能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AI应用。
而dify,如果有人帮你搭建好。并且基本熟悉coze的操作,那也非常适合新手的使用。
coze网上教程非常多,基本上自己动手做一个,并且参考首页的优秀应用,新手就能完成非常复杂功能的应用。完成后还可以一键发布到飞书,微信公众号,豆包等软件,大大方便投入实际工作当中。
dify则强在开源生态,方便接入各种大模型,并提供API的方式供其他应用调用。
02
灵活性
coze插件非常丰富,可以满足从简单问答到复杂逻辑对话的定制需求,在国内对字节平台友好。还支持多种内容格式和上传方式,包括文本、表格、本地文档、在线网页内容和 API JSON 数据等。
dify的系统支持 OpenAI 的 GPT 系列、Azure OpenAI Service、Claude 系列等众多大型语言模型的接入。而且内置和开源兼容的插件也很丰富。同时集成了RAG引擎,能处理复杂的 AI 工作流,进行信息检索、数据分析和内容生成的链条式操作。
03
隐私与成本
coze是字节推出的SaaS服务平台,有一定的隐私保护措施,但是显然如果是公司或者机构有更高的隐私保护需求,那就不太合适了。而普通用户使用,则无需太多担忧。
dify开源部署,代码有可审查的特性,对于公司或者机构用户友好,内部资料可以放在公司内部。隐私安全的程度,取决于公司IT基础设施和运维能力。
而从使用成本上看,coze如果从普通版切换为专业版,则需要考虑token消耗的问题。从测试来看看,一个简单的文生图的应用,如年前的“小红书对话体”,运行一次大约在3000token。如果是自己使用,送的50万token,可以用大约150次。之后需要购买,但总体使用成本不算太高。
dify因为需要部署,但2核4G的机器就够了。如果使用开源大模型部署接入的话,初期投资成本较高。而如果使用现成的模型API,那同样的,可以选择比火山引擎更便宜的DeepSeek的模型API,从而降低大规模使用的成本支出。
总结
通过以上的coze与dify对比,希望各位准备在25年开启AI应用开发的选手,心中能有答案。
如果你对AI的发展感兴趣,欢迎一键三连。有任何问题以扫码添加好友,我们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