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5到底是更强了,还是更弱了?一边的很多自媒体的夸奖(官方自评也是霸榜第一),另一边却是大量深度用户在社区吐槽“变笨了”,体验感直线下降。同一个模型,为什么体验差异如此之大?这背后可能不是模型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产品设计问题。
因为这次更新后,原来的4o,o3等模型都取消掉了,用户在页面上看到的就两个模型。GPT-5和GPT-5-think,AI会根据我们的问题,智能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回答。
这个功能是没问题的,交互肯定是越简单越好。但弊端就是,如果这个智能选择的机制出现问题,或者它的降级策略发生变化,给部分人的体感就会很差。加上还有使用限制自动切换弱模型。这就导致,同一个问题,不同人,不同时间去问,系统调用的模型可能都是不一样的,自然体感就不一样(产品设计的时候,确实应该考虑把调用的模型明确显示出来才对)。
本身国内用户使用国外的AI模型就一直被针对,封号,降智是常有的事。现在变成了黑盒子,对国内用户就更不友好了,我感觉很多人体感很差的原因也在这里。
面对用户的反馈,奥特曼也回应说,要重新开放之前的模型,并提高GPT-5的使用限制。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智能切换”和“使用限制”确实是导致体验不佳的原因之一。
反馈很差的另一个原因是,大家对GPT-5的期望太高了。
回想2023年GPT-4刚出来的时候,更新了很多特性:多模态识别图片、超长上下文、更人性化的表达等。
而GPT-5,只是在各项指标上提升了些许性能。可能提升得很全面,但没有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升级特性。总的来说,GPT-5的幻觉率降低了,也更聪明了,价格也更便宜了。如果把它的版本号改成GPT-4.6,也许差评会少一些。
写在最后: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目前很多渠道都可以免费使用GPT-5,好用不好用,多试试。
毕竟,AI模型这么多,哪个好用,哪个能解决你的问题,就用哪个。这才是我们作为使用者最务实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