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短剧编剧已有5年的时间,我从未想过会被“改剧本”弄的转行。
我的剧本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了“修改-退稿-再修改-再退稿”的“螺旋”状态,写一个剧本改十次也成功不了,还是“节奏拖沓”“台词不合人设”。
那段时间我真的很茫然,明明每一个情节设计的都很好,每一个字句也琢磨了好半天,可就是过不去要求,我试着发给多个同行点评,建议有好有坏,有的说加爽点,有的说细化,反正说啥的都有,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眼看着身边一起入行的人一个个都成功了,我急得一夜没睡,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短剧编剧。
5000 字评估报告,精准戳中剧本痛点
直到2025年初,笔者在短剧编剧群中看到有人在晒自己的过稿经历,提到了一个 创一AI 工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登录它的官网,上传我退稿次数最多的现代都市剧本。
10 分钟后,一份长达 5000 字的详细评审报告出炉了。给剧本评了 C 级,分别从角色吸引力、钩子密度、爽点密度、传播潜力、内容合规性等 16 个方面,对剧本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意外的是,最后报告说我的剧情“卡点设置不合理,未跟上观众观剧速度”,并且明确标明了哪一集的哪一时间段没有反转。
台词部分更是直指要害,报告显示女主“太文艺了,不是职场丽人的样子”,“‘我会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可以改成‘我的目标,必须实现’”。合规性评价部分也找出了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例如“职场潜规则描写太具象,存争议”,给出较委婉的表达。
拿着这个报告,我突然开窍了,原来我之前的修改都是瞎改一改,没有摸准要点。根据报告中的建议,我又重新理顺了剧本的节奏,每集的关键点加了一个反转,把不合人设的台词都改掉,也补充了女二的背景故事,让角色丰满起来。
修改完毕后,我将此剧再度送给之前拒绝我的出品方,没想到两天之后就接到通知说已经有过稿了。还告诉我:“此剧的节奏快,人物形象鲜明,没有问题,完全符合我们要求。”
AI 拆短片功能,快速复刻爆款逻辑
过稿还意犹未尽,我又打开该工具的AI拆短片的【视频转分镜】功能,让自己的创作多了一项加分项。我一直想尝试甜宠类型的题材冲一冲,却一直苦于无法把握递进的节奏。
我下载了 2025 年爆火的甜宠短剧,选择用 AI 拆短片功能,很快平台就按分镜拉片,输出了每个片段的开头和结尾,画面及文字的描述,看清楚之后我就能套出一爆款甜宠剧的“公式”了:前 3 秒必须是男女主人公的意外相遇,每 3 分钟一个撒糖名,每集结尾必须留下甜点,并且台词必须简短,少女心。
我遵循这样的逻辑,创作新的甜宠剧本,用 AI 拆短片功能拆解了 5 部爆款剧,提炼出它们的叙事骨架和情感的递进节奏。在写到男女主的表白时,我参照了拆解报告里的台词设计,将冗长的告白改为更有冲击力的短句,例如:将“我喜欢你,想和你共度余生”改为“从遇见你的那一刻起,我就没想过放手”。
除了甜宠题材,我还把悬疑、古装这些不同的爆款剧都通过 AI 拆短片拆分出来,快节奏把握住了题材创作规律。写剧本不用摸着石头摸老虎,而是不同题材不同节奏、不同亮点把握住了,创作效率成倍。
从迷茫到自信,编剧创作的新方式
如今,这款工具成了我的“标配”,无论是新剧本的初筛还是老剧本的优化,我都要用它来打“评估”,确保没有大方向的“大错”。
它的 PC 端官网(创一AI)以及VX小程序都很便捷,有时候我在外面灵感一迸,用手机就能将剧本上传,等到了电脑前,评估报告已经生成。
作为一名在创作上遭遇过低谷的短剧编剧,我深感,短剧的创作进入了专业时代、效率时代。2025年市场不需要“闭门造车”的编剧,而是需要懂工具,快学习,准确把握市场的编剧。
AI工具并不是编剧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战友”,它可以帮助我们省去大量的无效修改时间,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意和情感的表达中去。未来短剧行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只有用专业工具武装自己,才能让我们在行业里面走得更远、更牢靠。
#短剧剧本#剧本评估#剧本创作#剧本格式#视频解构#AI拉片工具#分镜拉片#创一AI#创一#短剧编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