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点关注
干货不迷路
近日(9.13)硅谷风投a16z在其博客发布了名为《How Are Consumers Using Generative AI?》为题的调研文章。文章通过研究了SimilarWeb 的流量数据(截至 2023 年 6 月),按月访问量排出了 GenAI 网络产品的前 50 名,并分析了这些产品随着时间推移的增长情况,以及增长的来源。需要说明的是,其排名依据为仅仅流量数据来,并非全方位的评比。
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6个洞察。
1)大多数领先产品都是从零开始
与 ChatGPT 一样,这份榜单上的大多数产品在一年前都不存在,其中 80% 的网站都是新网站。这表明,虽然许多传统公司正在利用AI增强其产品,但许多最引人注目的消费体验都是全新的。
在上榜的 50 家公司中,只有 5 家是原有大型科技公司的产品或被其收购:Bard(谷歌)、Poe(Quora)、QuillBot(Course Hero)、Pixlr(123RF)和Clipchamp(微软)。
根据 PitchBook 的数据,在名单上的其余成员中,有高达 48% 的公司完全是自发成立的,没有任何外部资金。这表明,在资金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快速启动大型人工智能产品是有可能的--尽管另外 15%的公司已经筹集了 5000 万美元以上的资金!
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与自筹资金的公司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是什么?技术堆栈。根据模型的大小,创建和训练自己的模型可能需要数百万美元。
排名前 50 的公司可以分为三类:(1)训练自己的专有模型;(2)对现有模型进行微调;(3)在现有模型基础上构建新的用户界面(如对"GPT "的再包装)。在排名前 10 的产品中,有一半是基于自己的模型开发的,有 4 个是微调的,只有一个属于 "包装器 "类别。
如果不包括 ChatGPT(由于 OpenAI 的融资额高达 113 亿美元,因此数据有所偏差),拥有专有模型的公司平均融资额为 9800 万美元。相比之下,微调开源模式的公司平均融资额为 2000 万美元,"包装 "公司平均融资额为 900 万美元。
2.ChatGPT大幅领先
ChatGPT 占整个 50 强榜单月流量的 60%,预计月访问量达 16 亿次,月用户达 2 亿人(截至 2023 年 6 月)。这使得 ChatGPT 成为全球访问量最大的网站,排名第 24 位。
但其他产品没有出现同样的增长,尽管 CharacterAI 以相当于 ChatGPT 21% 的规模稳居第二。特别是在移动端,CharacterAI 是最强大的早期参与者之一,根据 Sensor Tower 的数据,其 DAUs 可与 ChatGPT 相媲美,而且留存率明显更高。 与主流C端产品相比,即使是最大的 GenAI 产品也仍然相当小。如果将网页和移动应用程序的流量合并计算,ChatGPT 的排名与 Reddit、LinkedIn 和 Twitch 差不多,但仍远远低于 "巨头"(WhatsApp、YouTube、Facebook 等)。
3.LLM 助手(如 ChatGPT)占主导地位,但陪伴和创意工具正在兴起
LLM对话机器人应占前 50 强榜单消费者总流量的 68%。除 ChatGPT 外,该类别还包括谷歌的 Bard 和 Quora 的 Poe,它们均排名前五。
然而,最近几个月,另外两个类别也开始推动大量使用--AI伴侣(如 CharacterAI)和内容生成工具(如 Midjourney 和 ElevenLabs)。在更广泛的内容生成类别中,图片生成是流量最大的使用案例,占 41%,其次是专业写作工具(占 26%)和视频生成工具(占 8%)。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类别是 模型中心。 榜单上只有 2 个,但它们拥有巨大的流量--Civitai(图片)和 Hugging Face 都进入了前 10 名。 这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因为消费者访问这些网站通常是为了下载模型在本地运行,因此 实际使用量可能比 网络流量还要大。
4.早期 "赢家 "已经出现,但大多数赛道还未分胜负
对于开发者来说,好消息是:尽管人们对生成式AI的兴趣大增,但在许多类别中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大家都还有机会。
下图显示了各领域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的流量差距。虽然也有一些例外(如陪伴),但在大多数类别中,差距都小于 2 倍--这意味着排名第一的公司的访问量仅是排名第二的竞争对手的两倍(或更少)。鉴于榜单上的公司在过去 6 个月中平均每月增长 50%,这一差距远非不可逾越。
同时,也开始看到明显的分化。专为特定用例或工作流程打造的产品正在与更多通用工具一起成长,并显示出它们也能成为成功公司的迹象。
图像生 成就是一个例子。 虽然 Midjourney 在更广泛的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莱昂 纳多(Leonardo,专门针对游戏资产 )等公司的流量增长也令人印象深刻。 下图显 示了 Mid journey 的 Discord 服务器成员数量与莱昂纳多每月独立访客数量的对比。 虽然规模不尽相同,但随着 Midjourney 的持续上升,Leonardo 也积累了数百万用户。
5.市场上的头部产品都是自然获客,并且用户都愿意付费
在过去 5 年中,许多消费类应用程序都陷入了收购游戏。由于没有平台转移(如互联网→移动),很难激发新产品的兴奋点。同时,获取客户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这意味着大多数消费类公司不得不担心终身价值和客户获取成本等指标。
GenAI 改变了游戏规则。这份榜单上的大多数公司都没有付费营销(至少,SimilarWeb 能够归因于此)。通过 X、Reddit、Discord 和电子邮件,以及口碑和推荐增长,可获得大量免费流量。
在这些 GenAI 产品中,排名后四分之一的产品仅有 2% 的流量来自付费来源。而根据 a16z 对 150 种产品的基准测试,在非 AI 消费订阅公司中,排名后四分之一的公司有 70% 的付费流量。
消费者愿意为 GenAI 付费。榜单上 90% 的公司已经开始盈利,几乎所有公司都采用了订阅模式。榜单上的平均产品月收入为 21 美元(针对月度计划用户),年收益为 252 美元。
过去的流行的AI订阅产品(如Calm、Headspace、Duolingo),年订阅费大多低于 70 美元,月订阅费平均为 10 美元/月。生成式AI能将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提高了消费者的付费意愿。
6.移动应用仍是新兴的 GenAI 平台
迄今为止,人工智能消费产品基本上都是浏览器优先,而不是应用程序优先。就连 ChatGPT 也花了 6 个月才推出移动应用!
但也有例外。在图像生成领域,由于第三方应用程序接口的存在,应用程序的 "推出门槛 "相当低。像 Lensa 和 WOMBO 这样的产品出现了急剧上升--同样也出现了急剧下降。
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人工智能公司在移动领域开展业务?浏览器是接触最广泛消费者的天然起点。许多人工智能公司的团队规模较小,很可能不想把精力和资源分散到 Web、iOS 和 Android 上。因此,目前榜单上只有 15 家公司拥有移动应用程序,而且几乎所有公司的应用程序与网络相比,每月总流量不到 10%。
有 3 个明显的例外:专业消费者设计工作室 PhotoRoom(估计占应用程序流量的 88%)、伴侣应用程序 CharacterAI(占应用程序流量的 46%)和文本转语音产品 Speechify(占应用程序流量的 20%)。与网站相比,这些公司在其移动应用程序上的参与度(以每位访客每月的会话数来衡量)更高。
鉴于现在消费者平均每天在移动设备上花费的时间比台式机多 36 分钟(4.1 小时对 3.5 小时),预计随着技术的成熟,将会出现更多移动优先的 GenAI 产品。
点评:
当前生成式AI热度很高,并且大多数领域胜负未分,瞄准通用还是专用都可能有机会,但要有拿的出手的价值壁垒。另外,相较于传统“巨头”来讲,虽然热度很高,体量还是很小的,其商业价值本身与热度并不匹配,切不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另外,新的一波革命在商业模式上与之前,付费买量,先扩规模,再盈利的模式不同,新的产品从一开始就采用“被动营销”获客,以付费订阅的方式盈利,这体现了新一时代产品和用户的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
原文链接:https://a16z.com/how-are-consumers-using-generative-ai/
阅读至此了,分享、点赞、在看三选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