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半导体经营哲学》由川西剛所著,本书以作者在半导体行业的丰富经历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特点、经营策略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内容,展现了半导体产业在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和国际合作中的复杂态势,为理解半导体产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全面的视角。本书目前没有简体版,只有繁体版:《日本IC教父川西剛-我的半導體經營哲學》,日语书名:わが半導体経営哲学 ,作者:川西剛。
川西刚:亲身参与日本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目前除了在日本东芝担任常任顾问,并在美国、新加坡等地担任顾问、董事等职务,对全球的半导体产业的演变有深切的体认。
川西刚在半导体行业拥有超过50年的经验,曾在东芝集团担任高级执行副总裁及高级副总裁等职务,负责DRAM技术的研发和管理。他主导了东芝的“W计划”,成功研发并量产了1MB的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这一成就为东芝在半导体领域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川西刚不仅在日本半导体行业具有重要地位,还积极参与中日半导体产业的合作与交流。他曾多次访问中国,与中芯国际等中国企业建立联系,并在中芯国际担任董事及日本董事长。他还在多个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推动中日半导体产业的合作与发展。
川西刚在职业生涯中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传播。他曾被三星挖走,担任其技术顾问,帮助三星在DRAM领域取得突破。此外,他还通过各种方式为中国半导体产业输送人才和技术支持,例如参与中芯国际的技术研讨会和战略规划。
川西刚认为,未来的企业发展趋势是全球合作而非全球性公司。他强调,企业应通过跨国合作实现技术创新和资源共享,而不是单纯依赖分公司或投资方式。
第 1 章 半导体事业に学ぶ「経営感覚」:回顾半导体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分为创造期、摇篮期、成长期、发展期和创造期,不同时期主导产品和产业形态不断变化。阐述半导体具有代替人类能力、广泛应用于各产业、高附加值、推动信息化社会发展等特征,以及半导体产业存在发展前景好但投资大、竞争激烈、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等特点。作者认为应铭记半导体产业经营的要点,明确面临的课题、矛盾和疑问,具备长远的经营眼光。
第 2 章 半导体技術に学ぶ「技術革新」:探讨半导体技术的持续革新,包括电路微细化的发展趋势、未来可能的技术突破如 SOI 和生物芯片。分析 DRAM 在半导体产业中的重要地位、技术发展规律、激烈的价格竞争以及东芝在 DRAM 领域成功的经验。阐述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半导体的需求变化,以及高性能 DSP、多媒体引擎等相关技术的发展。
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发展规律体现在持续革新、产品迭代、技术与市场相互影响以及技术研发的分层推进等方面。这些规律源于半导体产业对技术进步的高要求、市场竞争的驱动以及产业自身的复杂性。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企业把握技术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持续革新且微细化趋势明显:自 1947 年晶体管发明以来,半导体技术持续进步,从接合型锗晶体管到集成电路,再到如今的超高集成度芯片,技术不断突破。以 DRAM 为例,其集成度不断提高,从 1MDRAM 到 64MDRAM 再到 1GDRAM,单位芯片上的素子数量大幅增加,如 64MDRAM 有一亿三千四百万个素子,这体现了半导体技术朝着微细化方向不断发展的趋势。未来,甚至可能发展到分子结构的生物芯片时代,技术革新的脚步不会停止 。
产品具有明确的迭代周期:半导体产品,特别是 DRAM,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规律,通常每 3 - 4 年就会有一次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规则不断缩小,集成度不断提高,技术越来越高级,工程越来越复杂,开发费用也越来越高。但每一代产品的技术差距会带来更大的附加值差异,这促使企业不断投入研发,推动产品更新换代 。
技术与市场相互影响:市场需求是半导体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对半导体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高性能化的特点,推动了半导体技术在高性能 DSP、多媒体引擎、高带宽内存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半导体技术的创新也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如 DVD 的出现,带动了相关半导体市场的发展 。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影响产品价格和市场竞争格局。技术进步使产品成本降低、价格下降,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企业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 。
技术研发呈分层推进结构:半导体技术研发通常采用三层结构。第一层负责研究五年以上的未来技术,探索新的技术方向和突破点,如研究新的材料和器件结构;第二层关注三年到五年内的新产品和新流程开发,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第三层则聚焦于当前及未来三年的产品产业化和量产技术确立,确保产品能够高效生产并满足市场需求 。各层之间既明确分工又相互协作,通过信息共享、人员流动等方式,促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第 3 章 半导体製造に学ぶ「ものづくりの極意」:讲述作者在制造现场的经历,总结制造的五大乐趣,强调制造对于满足人类创造性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提出为促进日本制造业发展,需解决年轻人远离制造业的问题,完善产业基础设施。阐述半导体工厂的选址条件、规模特点和经营要点,对比日美制造风格的差异。
第 4 章 半导体ビジネスに学ぶ「国際化」:分析国际化的内涵,包括全球化、跨国公司和泛世界企业三种方向,强调真正的国际化应满足逻辑、利益和感情三个维度。通过对比日美在经营管理、董事会成员构成、股东大会等方面的差异,指出日本可向美国学习的经验。阐述亚洲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课题以及日本在亚洲半导体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分析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和半导体产业的影响,以及半导体贸易摩擦的原因和现状。
第 5 章 半导体経営に学ぶ「経営の極意」:指出时代在不断变化,电子市场也随之改变,企业需要具备洞察力和前瞻性。认为日本制造业面临诸多危机,如产业基础设施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等,需要采取相应的经营策略。阐述现金流量经营的重要性,从 ROS 经营向 ROI 经营转变的必要性和要点,以及在半导体事业中实现现金流量经营的挑战和方法。提出应对硅周期的策略,包括构建平衡的产品群、开发差异化产品、增加定制产品比例等。强调集团经营中要平衡向心力和离心力,发挥关键组件与系统的协同效应。阐述技术与销售的矩阵经营模式,以及技术开发的三层结构和各层的职责。
第 6 章 わが講演・寄稿に見る「人材育成」:强调应追求先辈们对半导体事业发展的期望,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认为在困难时期,应将困难视为成长的机遇,利用逆境推动事业发展。提出半导体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 G(全球视野)、H(优秀的硬件)、S(优秀的软件和服务)的有机结合。强调管理者要严格要求自己,具备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对年轻人提出十点建议,包括理解管理指令的类型、发挥自身特权并承担社会责任、培养特定的能力和品质等。指出大企业病的萌芽迹象,提醒领导者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第 7 章 明日を見る眼:通过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强调人生如同旅行,受到某种力量的引导。对比日本与美国、新加坡企业在经营管理风格上的差异,强调日本应拓宽视野,学习他国经验。探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反思宗教在某些方面的不和谐以及科学领域的竞争与合作。鼓励人们向年轻人学习,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断挑战自我。认为在信息时代,要学会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培养洞察力和判断力。
第 8 章 わが半導体人生:讲述作者在半导体行业的职业生涯,包括在摇篮期从接收管现场到成为半导体技术者的经历,以及在成长过程中担任课长、工厂长等职位时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果。强调 W 作战对东芝半导体事业的重要意义,以及该作战所体现的精神。介绍作者退休后的工作和社会生活,表达对过去经历的感激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对于芯片股票投资的启发:
关注行业趋势和技术创新:半导体产业技术革新迅速,投资者应关注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如芯片微细化、新技术的研发应用等,选择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投资。
重视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能力:企业的经营策略对其发展至关重要,如现金流量经营、集团经营、矩阵经营等模式。投资者应考察企业的管理团队是否具备适应市场变化、制定有效经营策略的能力。
考虑国际市场和竞争格局:半导体产业国际化程度高,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投资者需要关注国际贸易摩擦、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以及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关注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人才是半导体企业发展的核心,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投资者可关注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企业文化建设,评估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
分散投资与风险控制:半导体产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硅周期等因素会导致企业业绩波动。投资者应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同时关注企业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如产品结构的多元化和客户群体的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