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空间光通信(FSO)/激光通信白皮书

企业应用云通信数据安全

自由空间光通信(FSO)利用激光束在大气中传输数据,提供高速、低延迟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其核心应用场景包括:

企业/城市网络连接:替代光纤铺设困难区域的"最后一公里"接入 。

卫星通信:空间激光链路实现高速星间数据传输 。

军事安防:抗电磁干扰的隐蔽通信 。

应急通信:灾难场景的快速网络恢复 。

本白皮书围绕自由空间光通信(FSO) 展开,介绍其通过大气以光信号为载体实现点对点传输,具有高带宽(最高 2.5 Gbps)、无需频谱许可、成本低(约为光纤铺设成本的五分之一)、部署快等优势,可应用于电信网络扩展、企业互联、最后一公里连接等场景;同时分析了其面临雾、大气湍流(闪烁、光束漂移)、瞄准稳定性、眼睛安全等挑战,提及 FSO 的安全特性(窄信号、无旁瓣、信号阻断即中断)、支持的网络架构( mesh、PTP、PMP 等)及市场驱动因素,最终强调其作为光纤补充方案的低成本与高效性。

picture.image

(1)FSO 定义与系统组成

定义:自由空间光通信(FSO)是通过大气以光信号为载波实现点对点信息传输的无线通信技术。

系统组成:

核心组件:每个 FSO 系统包含光 transceiver(由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支持全双工通信)。

辅助设备:高功率光源(如激光)、望远镜(发射 / 接收光信号)、光纤(连接接收望远镜与高灵敏度接收器)。

(2)FSO 的核心优势(与其他技术对比)

picture.image

(3)主要应用场景

电信网络扩展:延伸现有城域环或连接新网络(核心网络层面应用)。

企业应用:包括 LAN-to-LAN 互联、存储区域网(SAN)、校园内连接等。

最后一公里连接: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点、环形或网状连接,直达终端用户。

光纤补充:作为光纤的冗余备份链路,替代双光纤部署中的一条。

其他:千兆以太网接入、LMDS / 蜂窝回程、DWDM 服务集成等。

(4)面临的挑战

雾:由水滴组成,通过吸收、散射和反射光降低光束功率密度,缩短传输距离。

大气湍流:闪烁,光强度因空气密度变化产生空间波动,提高误码率(尤其在阳光直射下);光束漂移,大于光束直径的湍流涡流或地震活动导致光束位移。

瞄准稳定性:建筑物晃动影响固定指向系统,需匹配光束发散度与接收视场(FOV)。

眼睛安全:激光强度需符合上限要求,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5)安全特性

窄信号:信号全程保持窄波束,拦截难度高于传统无线技术。

无旁瓣:无能量向信号两侧或后方泄露,避免非目标接收。

信号阻断即中断:任何物体(包括探测器)阻断信号时,传输自动终止。

(6)支持的网络架构

mesh 架构:节点互联且具冗余,节点越多可靠性越高。

点对多点(PMP)架构:单节点向多节点发送信号,成本低但带宽低于 PTP。

多点对点(PTP)架构:适用于超距离或受天气限制的链路,提供高带宽。

环形架构:支持环形拓扑部署,满足城域网络扩展需求。

(7)驱动因素

市场驱动:互联网用户 / 订阅者增长、电子商务活动增加、3G 和 4G 部署推进。

经济驱动:服务激活快、带宽可扩展降低库存成本、支持多应用 / 服务。

服务驱动:高速接入接口需求增长、消除城域网络差距、实时配置需求。

(8)结论

FSO 是低成本、快速部署的光纤骨干网接入方案,提供光纤级连接质量。

成本优势显著:部署成本约为光纤的 1/10,微波 / RF 系统的 1/2,无需频谱许可费用。

协议无关性:与现有网络协议兼容,节省前期资本投入。

关键问题:

问题:FSO 相比传统通信技术(光纤、RF、铜缆)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FSO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低成本(约为光纤铺设成本的 1/5,微波系统的 1/2)、部署速度快(小时级,远快于光纤的周 / 月级)、高带宽(最高 2.5 Gbps,超过 RF 的 622 Mbps 和铜缆的 2-3 Mbps),且无需频谱许可,适用于需要快速建立高带宽连接的场景。

问题:FSO 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什么?这些挑战对其传输性能有何具体影响?

答案:最主要挑战是雾和大气湍流。雾通过吸收和散射光降低光束功率密度,缩短有效传输距离;大气湍流导致闪烁(光强度波动,提高误码率)和光束漂移(光束位移,影响接收稳定性),两者均会显著降低通信质量。

问题:FSO 的安全特性使其在哪些场景中更具应用优势?为什么?

答案:FSO 在对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场景(如企业敏感数据传输、金融通信)中更具优势。原因在于其信号窄且无旁瓣,拦截难度低且无信号泄露;同时,信号被阻断即自动中断传输,能有效防止未授权监听,无需额外加密即可提供基础安全保障。

0
0
0
0
关于作者

文章

0

获赞

0

收藏

0

相关资源
vivo 容器化平台架构与核心能力建设实践
为了实现规模化降本提效的目标,vivo 确定了基于云原生理念构建容器化生态的目标。在容器化生态发展过程中,平台架构不断演进,并针对业务的痛点和诉求,持续完善容器化能力矩阵。本次演讲将会介绍 vivo 容器化平台及主要子系统的架构设计,并分享重点建设的容器化核心能力。
相关产品
评论
未登录
看完啦,登录分享一下感受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