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把AI从爱好做成“副业”和“全职”的

大模型向量数据库云存储

今天应邀在AJC社区做了一个分享,社区的主理人是我的老客户了,所以我讲了一些我自认为非常干货的内容,分享的是我自己实践的从零到一的路径, 把AI从爱好 到 副业 到 全职 的转变路径

虽然道理老生常谈,但是我认为真的非常重要,同样分享给小伙伴们,以下为部分内容:


非常感谢方圆老师的邀请,方圆老师也是我们团队的老客户了。非常荣幸。

我看过咱们AJC社区的历史分享,偏向技术,其实技术方面我相信各位如果自己去网上搜索和研究,在AI的帮助下,除了非常底层的垂类的技术,应该都是可以自己学习和掌握的,只是时间问题。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些在技术之外的内容。

在我们掌握了 屠龙术之后,怎么找到那个赏金人, 空有屠龙术但是没有赏金人,其实也是一个蛮痛苦的事情,

我能够给大家分享的,是我自己实践的从零到一的路径。是一个把AI从爱好到副业到全职的转变。而且无论是收入水平、还是生活状态,我认为都要比之前好了很多。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变,那希望我的这个经历,我总结出来的经验,能对大家有帮助。

在我们正式开始之前,我给大家看一个之前的视频,我们以这个事情为基调,来讲我的路径(视频是在抖音下载的,但是上传后不知道为什么显示这个来源,大家看内容即可)

这个视频非常短,整个的核心也就在讲: 输出

这个方法这是我自己从0到1实践过的一个最有用的方法,这个方法已经被无数人提及过,也被无数博主讲过,但是 说起来容易,真正践行起来好像有巨大的鸿沟,真正去做的人屈指可数。 我不知道我这样老生常谈,对大家会不会还能有一些触动,那我会讲一下我自己的经历,还有我们社区一个小伙伴自己的经历,大家可以自己来评估是否适合自己。

我认为“输出”的根就在于一个词:“表达者红利”。

“表达者红利”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那些善于表达、能够有效传递信息的人所获得的额外收益。这种收益可能是经济上的(如内容变现、广告收入),也可能是社会影响力上的(如关注、信任、合作机会)

每个行业都有它的生态位,在传统的行业中,所有的生态位都已经十分拥挤,大多位置已被富有经验的老师傅所占据,年轻人想要削尖头占有一席之地是非常艰难的。但是AI行业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生态, 这个生态里边混沌初开,每个人都有机会占领自己的生态位。

而在混沌期,我认为 普通人想要占领一个点位的最佳动作就是:输出,输出你的见解、产品、过程等等。只有你输出出去,你对这个世界才能产生作用力,才能会有新的反馈。

你的输出会影响一些人,或影响一些事情,这些输出会在你的身上插上一杆旗,打上一个标志,那对这些有需求的人就会找到你,就会注意到你。

注意力在哪,钱就在哪。

当然“输出”这个词可以有很多种解释,有的人可能称之为做IP,有的人可能称之为自媒体,但是核心都是:输出。

输出你能输出的一切,我讲两个案例:

一个是我自己

一个是吕雪梅

这两个案例想要表达的事情就是一个核心:“ 表达者红利 ”。

好,先说我自己的整个过程,我认为在AI领域不存在“大佬”,大家几乎都是一样的起跑线。

有的人会说自己不懂技术,而有的人本身就会这些,你不会,所以你学不来、跟不上,输出不了。

首先,正视自己,这是不是为了让自己安心躺在舒适区的借口。

我真正开始有关AI的输出是在24年初,那个时候是因为一篇文章《熊猫大侠:基于COW框架的ChatBot实现步骤》

这是一个制作微信机器人的教程,能够把chatgpt、千问等模型,接到微信上,然后别人跟你的微信聊天就能用AI回复了,还能输出各种日报、查天气、查快递等等功能。

当时就是觉得很好玩,然后跟着教程去学,学的时候发现了很多自己不懂的点,而且当时还在上班,只能下班回来搞,每次搞完都到夜里两三点,搞了一个星期,我都一度要放弃了。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在无数次求教了原作者的情况下,用了快两周的时间,终于搞定。

搞定之后我就想,这教程也太不小白友好了,于是我把我自己的搭建的整个过程,记录了下来,写成了一篇文章:

手把手教你把AI接入微信,一步一图,保证有手就会!

这篇文章是把我自己操作的过程,每一个命令,每一个点击位置全部都写了下来,能够让没有任何基础的人都能看这个文章,点击和复制就能完成。

然后得到了强烈的正反馈 ,很多人通过这篇文章进行搭建并完成,最小的七八岁最大的有70岁的人,加我好友表示感谢。

后续加的越来越多,很多人上来就发红包,当时我也比较清高,红包全都没有收。

收到正反馈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我开始不断的为这个机器人增加功能和提供更多的能力,把这些都写成了教程, 然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社区的共学课,恰好和阿里云的合作做了一个“谁是人类”的活动,那场活动做的很大,搭建的机器人数量过千。

后来开始有人找我,虽然有教程但是他们不愿意自己动手做,而是要委托我为他们搭建这样一个机器人。因为我本身已经做的非常的轻车熟路了,所以并不麻烦,一开始也不收费,他们发个红包,一般就是88或188。

做了几个之后,还是有点太花时间,毕竟我还要工作。于是我开始收费,从300、到500、到800、到2000,到5000、到8000。

因为内容找到我的人,除了有一些有搭建需求的人,还有另一种是合作伙伴。直到教程里的协议封禁不能用,我们有了更加商业化的协议,此后的客单价到了4万以上。

与此同时,在社区发也是发,加个公众号也一样,我就开始又捡起了公众号,从0粉浏览量100多,到后来有了第一篇10万+。到现在一共63篇原创。刚才我数了数,明面上的商单收益已经有几万块,而隐藏的资源链接收益无法估算。

我也是 因为这些输出使得我能够被看到,这才使得我获得了机会

我认识方圆,也是因为方圆开发了Dify-on-Wechat。这也为后续我们之间能够合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如果不是因为第一篇的表达,可能我现在还在做着毫无趣味的工作。

这是我的故事,这可能是我的运气好,开始的比较早,你认为不能复制,不能参考。那我们可以看看雪梅的故事,她的发生也是令我挺惊讶的,她让我看到了一种思路。

我们先对他的背景有了解,雪梅之前是做私域的,在22年以前的公众号文章的阅读篇均阅读3、5千,然后还有很多一万加的内容。在当时的算一个大V了,然后在22年停更了。

到了24年底,他发了一篇文章说做新的事情,写新的东西,让私域的文章成为历史,

picture.image

好到这里你想一下,如果你自己并不会AI,但是又要分享AI相关的东西,自己什么都不会,那要输出什么呢?

在27号,雪梅发布了第一篇文章叫做《雪梅的AI学习日记》

picture.image

她在记录自己学习AI的100天历程,她的第一天只写了93个字:

在开始想要了解 AI的初期,会走必经弯路在B站上看了一些介绍 ChatGPT 原理的分享,如果只是消费,可以看看。如果想要系统性的学习,还是要看质量更高的内容,而不是被人整理过的知识碎片。

我还专门为她的事情写过一篇文章,可以在她的学习笔记中可以看到她自己的选择和思考,一切的学习动作都有迹可循:

【学习路径】一个AI小白0-100天的学习&思考笔记,从混沌懵懂到学以致用,我看到了日拱一卒的具象化

现在雪梅的视频号和小红书都做的如火如荼,具体的变现我不太清楚,但是从她的更新和已有的私域根基来说,不会差。

我不想过多讨论别人,这只是一个案例印证。

像一些“吸引力法则”,或者说一些可能比较玄乎的称呼,我认为它其实都是因为你在人的心中立了一杆旗,对这个旗帜有所向往的人,就一定会找到你,或者说你能吸引到他的注意力,你只要吸引的注意力够多,这个社会的资源也会向你倾斜,自然的向你流动。

以上是我想表达的事情,可能有很多人都讲过,我相信这不是你第一次,也一定不是最后一次看到输出的重要性。

我自己作为践行者获得了对我来说很大的益处,无论从工作、还是生活上有非常大的改变。

雪梅我也相信应该是在此之前就已经在输出上获得过强烈的正反馈,所以她在踏入AI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输出”。也许你的身边就有很多案例来证明, “表达者的红利”是真实的,客观的,有效的

但它是否能在你身上得到验证,就看你能不能听到心里去,能不能真的去执行。

如果你认可“表达者红利”,那我建议你从此刻就开始行动。

种一棵树最好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我是梦飞,我们下次再见~

最后好久不抽奖了,抽个奖。仅限老粉,直接在评论区评论即可(后台能看到关注时长)

随机抽10个19.9红包,请你喝咖啡☕️,明天下午2点开奖。

以上,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你喜欢,请随手点个赞、在看、转发三连吧,感谢你的支持~

往期推荐

1、爽爆!一句话,AI全自动写脚本并剪辑出成片的企业级项目教程!

2、抛砖引玉 | 为什么DeepSeek-R1是推理模型?(万字长文)

3、二次元女友陪你上班是种什么体验?手把手教你用AI打破次元壁!

4、手把手教你把AI大模型接入小米音箱,无需任何代码基础详细操作教程

5、怎么让AI认识你的产品?实践干货分享!

6、2025春季火山引擎Force原动力大会 DeepSearch技术详解演讲全文

7、用了两周,发现小米AI眼镜最有用的竟是这个...

0
0
0
0
关于作者
关于作者

文章

0

获赞

0

收藏

0

相关资源
火山引擎大规模机器学习平台架构设计与应用实践
围绕数据加速、模型分布式训练框架建设、大规模异构集群调度、模型开发过程标准化等AI工程化实践,全面分享如何以开发者的极致体验为核心,进行机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相关产品
评论
未登录
看完啦,登录分享一下感受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