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新玩法?不用一行代码,AI 就能打造专业级量化交易系统~

大模型机器学习算法

小伙伴们,大家好啊,我是甲木!picture.image

参加完 WAIC 之后,发现各家的产品都非常的卷,可谓神仙打架, 机器人的各种黑科技绝活,各家Agent产品,各有所长。

但,有个困惑让我这个混迹A股多年的老股民(老韭菜),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picture.image

曾经,也是一个野生财经博主..

为啥AI的春风都吹遍了各行各业,唯独在“个人投资”这个领域,我们好像还在“刀耕火种”?

聊起A股,我估计在座的各位,都有一部能讲个三天三夜的辛酸史。

比如:牛市的时候热血沸腾,听了几个所谓的“财富密码”,看了几篇不明觉厉的研报,就觉得自己是下一个巴菲特,然后满仓梭哈冲进去;结果市场画风一转,自己就被套在了高高的山岗上,成了为信仰站岗的“山顶洞人”。

当然,最让我们痛苦的,不是亏钱本身,而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信息焦虑。

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资讯淹没:各种财经新闻、券商研报、小道消息……但信息越多,反而越不知道该信谁。

我们努力学习去看K线图,研究MACD金叉死叉,背诵各种技术指标口诀,但折腾了半天,发现这些指标往往是“马后炮”,等信号出来,黄花菜都凉了。

我们最终的决策,常常还是依赖于一瞬间的“感觉”和“冲动”,这不就是典型的“追涨杀跌”吗?

picture.image

我们都知道,在投资这个残酷的战场上,有一群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存在,他们叫“量化基金”。他们不靠感觉,不听消息,而是用冰冷的数学模型和高速的计算,在全球市场里进行理性的“降维打击”。

比如,大家也都知道DeepSeek背后就是「幻方量化」

“量化交易”,这四个字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独孤九剑”,只闻其名,未见其形。它背后是四座高不可攀的大山:数学、编程、金融、数据。

这四座大山,死死地把99.9%的普通投资者挡在了门外。

而现在,我终于发现了一款在量化交易领域的AI工具:一个旨在“用科技推动量化平权”的AI工具——Panda AI

picture.image

官网页面贼拉酷炫..

它的重点是:不用复杂的编程!不用高深的数学!它把深奥的量化交易过程,变成了一套人人都能看懂、能上手的“乐高积木”!

👉 官网: https://www.pandaai.online

它其实做到了“人人都能开始低门槛量化”,更是一种宣言:

未来的量化,不再属于大机构的专利,而属于每一个有能力的个体。

我们来看看它的核心功能。

当然了,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哦!AI只是辅助,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初见即惊艳

作为一个老韭,比如我们想跑一个线性和非线性的策略。

这个想法很简单,但在过去,想验证它靠不靠谱,你需要自己找数据、清洗数据、写上百行代码回测、再费劲做图表分析……一套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但是,在Panda AI里,这一切变得像呼吸一样简单。

我打开了它的核心功能——「AI工作流」

picture.image

大家别怕不知所措,官网给了很多工作流模板,打开即可使用

这个界面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张给策略师用的无限画板。左边是琳琅满目的“功能模块”,像“基础工具”、“机器学习”、“因子相关”等等,分门别类,应有尽有。

右边则是一块画布,等待我把脑海中的策略蓝图“画”出来,这里大家可以直接用官网模板,复制出来进行修改~

大家看着眼熟不眼熟?像不像Coze(扣子)。它让完全不懂编程的人,也能通过拖拽、编排各种插件和工作流,轻松搭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专属AI Bot。

而Panda AI的核心功能 — AI工作流 (Quantflow),给我的感觉,就是量化投资领域的“Coze”!

针对我们的想法, 操作就像是在玩连连看:

第一步:拖拽“积木”,搭建流程骨架

我从左边的工具栏里,依次把“python代码输入”、“因子分析”、“因子分组结果”这几个核心模块拖拽到画布上。每一个模块,都代表了量化流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Panda AI做的,就是把原本隐藏在代码黑箱里的复杂逻辑,给“拆”成了一个个清晰的节点。

picture.image

熟悉智能体搭建的朋友们应该都不陌生,就跟我们玩Coze一样~

第二步:连线,让数据“跑”起来

我像画流程图一样,用鼠标在这些“积木”之间拉出连接线,定义好数据的流向。从“代码输入”流向“因子分析”,再从“分析”流向“结果”。

picture.image

整个过程直观到不需要任何说明书。

第三步:跟AI对话,注入策略灵魂

最关键,也是最让我震撼的一步来了。我双击“python代码输入”这个节点,一个内置的**「AI代码助手」** 弹了出来。

这可不是市面上那些普通的AI聊天机器人。根据官方介绍,这个AI助手是他们自己基于大量量化场景微调过的,特别“懂行”。

我直接输入了: “请帮我构建一个动量因子”

按下回车,几秒钟后,自动生成了一段Python代码!

picture.image

它很快的帮我们生成一个动量因子,就跟一位资深的量化研究员一样。

第四步:一键回测,让结果说话

保存好AI生成的代码后,我在后续的节点里简单配置了一下回测参数,比如时间范围从2025年至今,因子类型是股票。

picture.image

再加上其他的几个因子,把整个链路打通,然后点击了“运行”。 几秒钟后,分析结果就出来了,策略收益还不错哈哈哈。

picture.image

他们还有一个「超级图表」功能,我们可以打开去看,

屏幕上清晰地呈现出两条曲线:一条是我的“动量”策略的收益曲线,另一条是同期沪深300的基准收益曲线。

picture.image

图表下方,还自动生成了一份详尽的“体检报告”:年化收益、最大回撤、夏普比率、胜率……所有评估一个策略好坏的关键指标,一应俱全,清晰明了。

看着屏幕上这些专业、直观的数据,那个在我脑海中盘旋已久的想法,第一次得到了如此迅速、科学的验证。

从一个模糊的念头,到一份接近投资机构的报告,全程不到10分钟。

两大功能,赋能不同玩家

如果说AI工作流是Panda AI的“龙骨”,搭建起了整个策略开发的框架,那么接下来我要介绍的两个“王炸”级功能,就是它的“血肉”与“灵魂”,真正让它变得强大而易用。

特色1:A股投资者的“AI交易驾驶舱”

  • 核心痛点:“每天盯着K线图,研究MACD、KDJ金叉死叉,但总感觉是‘马后炮’,永远在追赶市场,想看清市场真正的多空力量。”

这几乎是所有散户的宿命。我们依赖的传统技术指标,本质上都是对过去价格的计算,天然带有“滞后性”。这就好比我们开车,却只能看后视镜,危险又被动。

而Panda AI,想做的是,给我们打造一个拥有“前视雷达”和“全景影像”的未来驾驶舱。

比如,我们来模拟一次真实的盘中决策过程,看看Panda AI如何帮我从“猜”到“看”。

1. AI智能指标:给K线装上“预警雷达”

传统指标不好用,那Panda AI给出的方案是什么?—— 「AI预测」

在超级图表里,我加载了几个Panda AI独有的指标,比如“动量强弱”、“趋势方向”。这些指标和MACD、KDJ完全不同,它们不是基于固定的数学公式,而是AI模型通过学习海量历史数据后,训练出的非线性模型。

picture.image

说人话就是,它们能更早、更敏锐地捕捉到市场趋势可能发生变化的“蛛丝马迹”。

2. 订单流分析:给K线装上“透视眼镜”

如果说AI预测是“预警”,那**「订单流分析图」** 功能,简直就是给K线开了个“透视挂”。

picture.image

这一下子就让盘面变得“透明”了,对于判断短期的支撑和压力位,简直是神器。

3. 超级图表:整合一切,打造你的专属“驾驶舱”

最后,我把K线、AI智能指标、订单流数据、策略信号……所有这一切,都整合在了**【超级图表】** 这一个界面里。picture.image

测评结论:

Panda AI有着改变投资决策的范式的潜能。它通过一套“AI全家桶”,将投资者的决策依据从模糊的、滞后的“猜”,升级到了清晰的、多维的、甚至带有前瞻性的“看”。

虽然趋势不好预判,但我们可以通过回测历史数据,来一定程度上对未来做个轻预测

特色2:理工科学生的“终极量化沙盒”

  • 核心痛点:“学了好多机器学习、数据分析模型,但都是纸上谈兵。想找个真实的金融场景练手,为简历加分,却苦于没有数据、没有平台、没有好的工具。”

Panda AI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练习平台,再次打开了**「工作流系统」** ,这一次,我尝试扮演一个想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战项目的理工科学生。

这个系统,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乐高积木”。 整个过程,就是一场逻辑与创意的可视化盛宴。

1. 拖拽,万物皆可为节点

一个典型的机器学习量化策略,无非是数据获取、特征工程、模型训练、信号生成这几步。在Panda AI里,每一步都是一个可以拖拽的节点。

picture.image

我想用某个特定的财务因子(比如ROE),就拖一个“因子挖掘”节点;我想用我自己的Python算法,就拖一个“Python代码输入”节点;我想用业界最流行的LightGBM模型,没问题,左边的“机器学习”库里直接就有现成的节点,拖过来就行!

2. 开源,让Geek精神尽情释放

最让我觉得格局打开的是,Panda AI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内置节点,它还把自己的核心框架——因子回测框架(panda_factor)AI工作流(panda_quantflow) 都开源了!

👉🏻「因子回测」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PandaAI-Tech/panda\_factor

👉🏻「AI工作流」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PandaAI-Tech/panda\_quantflow

picture.image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如果你是一个有追求的技术控,你不仅可以用它的工具,你还能去学习、去修改、甚至去共建它的底层框架!

这种开放的态度,对于技术社区来说,吸引力是致命的。

测评结论:

Panda AI可以为理工科学生提供的,远不止一个工具,而是一个完整的、从理论到实践的“量化实战沙盒”。 连接学术理论与金融实战,让学生们可以把课本上学到的任何算法模型,轻松应用到真实的金融数据中,产出一个个“毕业即巅峰”的硬核项目。

当然了,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哦!AI只是提供建议,不构成投资建议!!

官网活动

当然,一个好的工具,一个宏大的愿景,需要一个舞台来检验成果,来汇聚星火。

这就要提到Panda AI正在火热招募中的**「第二届量化因子大赛」** 了。

这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面向全部投资者的量化因子大赛

picture.image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彻底打破了代码的壁垒。参赛者完全可以利用我们前面体验的AI工作流和AI代码助手来构建自己的因子和策略。

真正做到了“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有好的投资思想,就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与顶尖高手一较高下。

大赛的奖励也极其丰厚,不仅有高达30万的现金奖金,更有顶级私募公司的面试和实习机会!

picture.image

更重要的是,现在只要报名参赛,就可以立即体验网站的所有高级功能

对于想系统学习和实践量化的朋友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黄金机会”。

结语:从消除摩擦力,到重塑思维

体验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

Panda AI 在尝试重新定义 AI 在个人投资领域的角色。

技术的发展,本质上总是在不断消除“摩擦力”。

从刀耕火种到机械农耕,消除的是体力劳动的摩擦力;

从手写书信到即时通讯,消除的是信息传递的摩擦力。每一次伟大的进步,都让想法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变得更短。

我也同样希望,它也能消除普通人与专业量化投资之间的知识摩擦力、技术摩擦力和数据摩擦力

刚才说到舞台,还有一个更盛大的思想碰撞和交流的盛会也即将到来。

Panda AI将于2025年8月2日,在上海,举办**「第一届量化因子大赛线下因子论坛暨颁奖礼」** 。

picture.image

https://www.pandaai.online/activities/strategyshare

这是一次与国内顶尖量化团队、技术大牛、以及像你我一样对AI和量化充满热情的探索者们,“线下面基” 的绝佳机会。

📌 8月2日,在上海! 🔗Panda AI 官方网站: https://www.pandaai.online

因子论坛及大赛介绍: https://mp.weixin.qq.com/s/kW3w0E6ybUjLTUcmKga6DQ

感兴趣想报名的可以看👇🏻的文章

一场属于量化交易者的相遇:因子、工具、人与机会,都在这一天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了~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哦,只是给大家分享一个AI量化工具,可以尝试下~~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我是甲木,热衷于分享一些AI干活内容,同时也会分享AI在各行业的落地应用,我们下期再见👋🏻


觉得今天的内容对你有“一点点”启发吗?

老规矩,【点赞👍】+【在看👀】+【转发↗️】走一波! 你的每一个支持,都是甲木持续探索AI硬核应用的核动力!

picture.image

与我联系

你认为AI量化会成为未来A股散户的“标配”工具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甲木一起开脑洞!

0
0
0
0
关于作者
关于作者

文章

0

获赞

0

收藏

0

相关资源
字节跳动 XR 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火山引擎开发者社区技术大讲堂第二期邀请到了火山引擎 XR 技术负责人和火山引擎创作 CV 技术负责人,为大家分享字节跳动积累的前沿视觉技术及内外部的应用实践,揭秘现代炫酷的视觉效果背后的技术实现。
相关产品
评论
未登录
看完啦,登录分享一下感受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