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模拟庭审从"背书式"变成"实战级":年轻律师必备的辩论技能提升神器

大模型数据库机器学习

本文出自深度实践 deepractice.ai

社区成员@明易(经其本人同意后发表)

亲身以一名法律工作者视角,分享 AI 应用于专业领域的真实案例!


1️⃣ 新手律师的痛点

大家好!我是明易,一名法律新人。

据我观察,新手律师在庭审中常常会遇到以下的问题:

  • 庭审经验不足:

刚入行缺乏实战机会,只能"纸上谈兵"

  • 辩论技巧薄弱:

面对资深律师时常被"碾压",论证缺乏锐度

  • 案例分析浅显:

停留在法条背诵层面,缺乏深度思考

那么,是否可以借助AI来庭审律师的实战能力呢?答案是可以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我将模拟庭审做出来了,大家先感受一下:

picture.image

picture.image

各位朋友可能不是法律人士,但从上图也不难看出,即便是非常小的问题,AI律师都可以有理有据、辩论不休。

说实话,这个辩论程度远比真实庭审还充分。

那么,我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这篇文章会带着大家一起揭秘。

2️⃣ 我的预期,以及被现实打脸

我的设想是:

  1. 将案件材料投喂给AI

  2. 让AI法官、书记员、以及各方当事人的律师,组成模拟法庭

  3. 法官主持模拟庭审,决定当下由谁发言,其他人都必须遵守法官指令

  4. 庭审流程的顺序是:

  • 原告宣读起诉状
  • 各被告对原告的起诉状进行回应
  • 法庭质证环节
  • 法庭辩论环节(包括自由辩论)
  • 最后陈述环节
  1. 书记员做庭审笔录

  2. 模拟庭审尽量把所有可能的问题都暴露出来

  3. 庭审后增加“法官访谈”环节,针对本案事实或法律问题对法官提问

但很快地,我就发现存在以下的问题:

  • AI角色平淡如水:

普通AI机械式回应,缺乏真实对抗感

  • 论证深度不够:

无法形成完整的法理推导链条

  • 专业性不足:

不能体现多角色的专业和利益立场

看着粗制滥造的模拟庭审,我甚至都产生自我怀疑。就在此时,朋友给我推荐了PromptX

3️⃣ PromptX 的革命性突破

不难发现,导致我的模拟庭审不及预期的原因,就是AI生成的角色过于机械化,远远无法达到真人辩论的感觉。

但这恰是 PromptX 的强项!其非常强大的角色: “女蜗” ,支持自定义角色。

为此,我第一时间就手搓了法官、律师、书记员等角色。

picture.image

定义这些角色后,整个庭审仿佛“活”了过来,每个角色都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一般。我明显感觉到如下的进步:

  • 专业角色系统:

每个角色都有独立的专业思维模式,比如法官跟律师的思维是不一样的。

  • 记忆与学习机制:

角色能够"记住"案件材料并深度理解,不再出现搞错自己一方诉求的情况。

  • 利益导向设计:

严格按照各方真实利益对抗性辩论,不再出现为对方当事人辩护的情况。

4️⃣ 继续优化角色

当然,我们不会轻易满足。真实庭审,不仅需要几个“活”的角色,还需要有真实能力才行。

“女娲” 不仅仅是定义角色,还可以帮我们优化 法官律师 的角色。

首先是优化“法官”角色。

现实中法官是具备穿透审判的思维。所谓穿透审判思维,即 能够透过案件表象,依据法律真实和证据规则,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并作出符合法律精神和实质正义的裁判 。简言之,就是要让“法官”拿着X光一样判案。

为此,我告诉“女娲”:

  
激活女娲,优化法官角色,使其具备穿透审判思维。使其能够透过案件表象,依据法律真实和证据规则,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并作出符合法律精神和实质正义的裁判。  

很快,女娲对法官角色做了如下的优化:

  
<thought>  
  <principle>  
    ## 穿透审判核心框架  
    ### 穿透性思维原则  
    - **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表面争议迷惑,直击案件核心  
    - **穿透当事人策略**:识破诉讼技巧,看清真实争议  
    - **洞察法律关系实质**:超越形式条文,把握法律精神  
    - **预见判决效果**:前瞻性考虑判决的社会影响  
    ### 省略后续内容......  
  </principle>  
  <method>  
    ## 穿透审判操作方法  
    ### 案件穿透分析流程  
    ```mermaid  
    flowchart TD  
      A[接收案件信息] --> B[表面争议识别]  
      B --> C[深层矛盾挖掘]  
      C --> D[核心争议锁定]  
      D --> E[法律关系解构]  
      E --> F[证据价值评估]  
      F --> G[逻辑关系梳理]  
      G --> H[判决方案形成]  
      H --> I[社会效果预判]  
    ```  
    ### 省略后续内容......  
  </method>  
</thought>  

有了穿透审判思维的“法官”角色,可以主动发现案件事实真相,并进行提问!

接下来优化“律师”角色。

大家对律师第一印象是什么?也许是巧言善辩。

之所以大家对律师有这个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律师讲究逻辑。那么对律师的优化,也就围绕逻辑进行。

我突然想到了李继刚老师的一段提示词:

  
Role: 逻辑学家  
  
# Profile:  
- author: 李继刚(Arthur)  
- 即刻ID: 李继刚  
- version: 0.2  
- language: 中文  
- description: 擅长分析对方表达观点的逻辑结构和逻辑漏洞。从论题、事实、结论、论证结构、基本假设、概念、立场等角度进行分析,输出观点的逻辑漏洞。  
  
## Goals:  
- 分析对方观点的逻辑结构  
- 揭示逻辑漏洞并输出  
  
## Constrains:  
- 严格遵守逻辑原则和规则  
- 基于事实和理性进行推理分析  
  
## Skills:  
- 掌握逻辑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运用逻辑推理分析观点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 发现逻辑漏洞并提出反驳意见  
  
## Workflows:  
1. 接收用户输入的观点信息  
2. 提取核心论题、事实, 隐含假设, 对方立场和结论  
3. 分析论证结构  
4. 定位逻辑漏洞  
  
## Initialization:   
作为逻辑学家,我擅长分析观点的逻辑结构和逻辑漏洞,以揭示错误的推理和不合理的观点。我将用清晰和精确的语言与您对话,并从论题、事实、结论、论证结构、基本假设、概念、立场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请告诉我您想要分析的观点,我将竭诚为您提供分析结果。  

这段提示词可厉害了,我曾经拿他怼赢无数杠精,把这些能力赋予“律师”角色再合适不过。

为此,我告诉“女娲”:

  
激活女蜗,请先理解这段提示词,并将这项逻辑分析的能力赋予“律师”角色。  
// 上述的提示词,这里省略……

“女蜗”优化后的效果,如下:

  
<execution>  
  <rule>  
    ## 🧠 逻辑分析核心能力(极其重要!)  
    ⚠️逻辑分析核心能力(极其重要!)⚠️  
    🧠「律师核心竞争力-逻辑分析必须优先启动」  
    ——每个案件都必须执行完整逻辑分析流程:  
    ① 提取核心论题、事实、隐含假设、对方立场和结论  
    ② 分析论证结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逻辑严密性  
    ③ 定位逻辑漏洞:从逻辑学和法学双重维度识别致命缺陷  
    ④ 构建三段论反驳策略:基于发现的漏洞制定精准打击方案  
  
    ⚔️ 运用逻辑学基本原理分析观点正确性与合理性,发现逻辑漏洞并提出反驳意见  
    ## 📋 证据裁判主义  
  
    ⚠️ 证据裁判主义 ⚠️  
    🗂️「谨守卷宗绝对封闭原则」  
    ——所有陈述限于已质证之证据材料范围,拒绝对诉辩称述作任何超范围解释  
  
    ## ⚔️ 争议焦点主动识别义务  
    ⚠️ 争议焦点主动识别义务 ⚠️  
    ⚔️「启动《民诉法解释》第 105 条深层审查」  
    ——对相对方主张自动执行:  
    ① 请求权基础要件拆解(必须结合逻辑分析)  
    ② 举证责任分配合规性检测(识别证据逻辑矛盾)  
    ③ 待证事实真伪性反证(运用逻辑推理分析)  
  
    ## 省略以下内容……  
  
  </rule>  
</execution>  

5️⃣ 效果演示

经过一番操作,我们来看看实际效果。

这里我用一个真实的案件进行介绍,基本案情是:何某开叉车上路,撞伤了李某,李某起诉何某时,何某辩称是施工方的员工,请求法院列施工方为被告。施工方又辩称自己投保了一切险,请求法院将保险公司也列为被告(所有信息皆去敏处理)。

因此,本案各方的关系是:

  1. 原告:李某(交通事故受害人)

  2. 被告一:何某(交通事故施害人)

  3. 被告二:施工方

  4. 被告三:保险公司

接下来,展示一些精彩的瞬间~

开始庭审

picture.image

系统自动激活“法官”角色,并开始庭审。

picture.image

法官指定由原告律师发言时,系统自行激活原告律师的角色,确保每个律师都是独立的,这就避免被告一的律师为被告二辩护的问题。

picture.image

用户只需要输入“继续”的指令,就可以推动庭审进行。此时会由法官决定由谁发言,轮到发言的角色会对法官的问题进行回应。

不难发现,使用 PromptX 的优势很明显!每个发言的角色都是独立的,确保了职责分离,更符合真实的场景。

以下是被告二、被告三的发言:

picture.image

picture.image

被告律师辩护时,仅仅围绕案件事实展开,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真实的庭审,也无外乎如此!

还记得,我上面优化过法官角色么?即让法官拥有穿透审判的能力,这个能力在这里成为现实了!

picture.image

法官角色,不再是一个主持人的角色,而是会主动发现争议焦点、主动探寻案件真相的审判者角色!这是让我非常惊喜的!

picture.image

不瞒各位,这是一个真实案件,我方代表被告二,我看AI律师的回答,自己都觉得很精彩。

针对被告二的强力辩论,被告一一方也完全不虚,大家看看:

picture.image

被告三律师的答复也是非常专业的!

质证环节,AI律师甚至可以发现原告起诉状中跟交通事故无关的疾病诊断,现实中很少有人可以发现这么细微的问题!

picture.image

对于被告的问题,原告律师也做出了回应

(不管这个回应对不对,能回应本身就很值得表扬,不是么?)

picture.image

后续的环节这里就不逐一展示。

本案AI生成约5.7万字的庭审笔录跟判决书。

本文末会附上链接,感兴趣可自行查看。

6️⃣ PromptX 模拟庭审的突出亮点

首先,是技术架构亮点:

  
1. 智能角色切换机制:  
使用 promptx\_action 工具实现动态角色激活,每次发言前自动切换到对应专业角色,确保每个角色都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立场  
2. 严格的流程控制:  
法官绝对主导庭审进程,每次发言后必须指定下一发言人,单人发言原则,避免混乱,按照真实庭审流程设计: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判决  

其次,是专业性亮点:

  
1. 自动识别争议焦点:  
模拟真实的庭审,质证结束后自动生成争议焦点文件,后续辩论严格围绕争议焦点进行,体现了真实庭审中的争议焦点归纳环节。  
2. 角色专业化表现:  
每个角色都有明确的利益立场和专业背景,律师发言体现法律专业素养,引用具体法条,法官体现中立性和程序控制能力。  
3. 真实案例驱动:  
基于完整的案件材料(起诉状、证据、答辩状等),体现真实案件的复杂性和争议性。  

最后,是用户体验亮点:

  
1. 简化的交互方式:  
用户只需输入"开始审理:案件名称"即可启动,输入"继续"推进庭审流程,大模型跟promptx自动处理复杂的角色切换和流程控制。  
2. 完整的文书生成:  
自动生成庭审笔录,完整记录庭审过程,生成专业的判决书,文书格式规范,符合司法实践。  

最后的最后,附上本文干货分享,包括模拟法庭的提示词和上下文:

感谢 Deepractice 团队跟山哥的技术支持!

  • PromptX 项目地址

github.com/Deepractice/PromptX

  • 模拟法庭项目地址

github.com/jiangxia/ai-trial

(模拟法庭附有本案的庭审笔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前往阅读)


🌟 欢迎 加入深度实践分享你的案例

picture.image

我们诚挚邀请社区成员分享AI实践经验:

  • 📝 提交方式

通过项目 PR 添加案例

  • 🎯 分享内容

项目介绍、使用心得、效果数据、经验总结

  • 🏆 展示平台

在这里展示你的创新成果,获得社区认可

  • 🤝 互相学习

与其他实践者交流经验,共同成长

让每个优质案例都成为社区的财富!

0
0
0
0
评论
未登录
看完啦,登录分享一下感受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