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上线的 DeepSeek V3.1:128K 上下文、API 不改,这次到底升级了啥?(老凡的三点判断)

大模型向量数据库容器

点击蓝字 关注我

大家好,我是老凡

今天和大家聊一个话题

突发上线的 DeepSeek V3.1:128K 上下文、API 不改,这次到底升级了啥?

先给结论——

  • 上下文直接拉到 128K,官网/APP/小程序都能用,API 调用方式保持不变

  • 对长文档分析、代码库理解、长对话一致性,这是立竿见影的增强;但要说“质变”,还得等 R2、V4。

    一、确认过的“硬信息”

    发布时间 :DeepSeek 在 2025 年 8 月 19 日 公告,线上模型升级至 V3.1

    核心变化 :上下文窗口扩至 128K tokens (大约十几万汉字量级)。

体验方式:

http://chat.deepseek.com

App、小程序已切换至新版本;网页端不勾选「深度思考」即可用 V3.1。

API 调用 :接口保持兼容,调用方式不需要改。

开源同步 :Hugging Face 已挂出 DeepSeek-V3.1-Base 模型,但目前以 Base 为主,Instruct 版还要等。

社区反馈 :有开发者实测在 Aider 代码基准上跑到 71.6% ,算早期信号,不等于全面表现。

二、128K 上下文,对我们到底有多香?

站在“老凡”做事的角度,我更看落地的三件事:

长文档/多文件处理

一次塞几十上百页 PDF/合同/方案,直接抽取、总结、复盘,不用反复切块。

中型代码库理解

把关键目录 + 核心文件丢进去,让模型帮梳理依赖、列接口清单,再给重构建议。

长对话一致性

做课程问答、客户访谈,不容易断片,节省你一遍遍重复上下文的力气。

三、V3.1 和 R1 的关系

V3.1 = 主力聊天模型 :长上下文、统一入口,默认体验更顺。

R1 = 深度推理模型 :依旧在,用于需要更强逻辑/数学/多步推理的场景。

换句话说: 日常用 V3.1,难题再切 R1

四、给创作者和工程同学的三点建议

升级输入法

把碎片化输入换成批量输入:会议纪要、市场调研、竞品资料一次性丢进去,直接产出对标表和行动方案。

先抽骨架,再要建议

让它先列出模块/依赖关系,再逐步提问要重构建议,比单文件 Q&A 更像一个“懂上下文的助理”。

API 先平移,不急迁移

调用方式不变,先把现有调用直接指向 V3.1,评估一下长上下文带来的延时和成本,再做优化。

五、别忽视的“坑位提醒”

开源暂时是 Base :Hugging Face 上的 V3.1-Base 更适合研究,直接商用还得看后续 Instruct。

早期分数只是信号 :Aider 71.6% 可以参考,但不要盲信,记得用你自己的场景测。

默认入口要看清 :社区说默认都切到 V3.1,但官网仍提供 R1;你需要自己区分是否勾选「深度思考」。

六、老凡一句话总结

这不是天翻地覆的大更新,但对真干活的人很友好: 128K 上下文 + 即插即用 ,让不少流程省心省力。

别等 R2、V4,先把 V3.1 用起来,你的效率差距马上能看见。

0
0
0
0
关于作者
关于作者

文章

0

获赞

0

收藏

0

相关资源
IDC 大模型应用落地白皮书
大模型技术已深度融入业务实践,各企业期望其释放更大商业价值。 但大模型落地之路面临许多挑战和顾虑。 如何精准对接业务需求与发展蓝图,制定切实可行的大模型落地策略? IDC发布首个大模型应用策略与行动指南 一为您揭晓一
相关产品
评论
未登录
看完啦,登录分享一下感受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