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宣布了Excel 一个新功能=COPILOT()
函数。这样一个国民级办公应用更新,让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欢呼「终于不用背VLOOKUP公式了」,有人嘲讽「Google一年前就做了」,还有创业公司哀叹「又一批AI初创公司要死了」。
这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一个能在 Excel 单元格里直接调用 AI 的公式。语法是:
=COPILOT(prompt_part1, [context1], [prompt_part2], [context2], ...)
比如你可以写:
=COPILOT("对这些评论进行情感分析", A1:A10)
然后 AI 就会自动分析你选中范围内的文字,给出正面、负面的判断。
这个函数当前能力可以说是只是开始,但功能并不弱:
- 文本分析:情感分析、分类标签、内容总结
- 生成内容:产品描述、SEO 关键词、文案改写
- 数据整理:自动生成表格、提取信息、格式化数据
关键是,这个函数和 Excel 的计算引擎集成。数据一变,结果自动更新。不用重新跑脚本或者刷新插件。
这个功能其实是从他们之前在 Excel Labs 插件里的实验性功能 LABS.GENERATIVEAI
升级来的。现在直接内置到 Excel 核心功能里了。
之前很多厂商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干这件事情,但微软这次把 AI 直接做成公式,融入到表格的计算逻辑里,确实更自然一些。
目前还在测试阶段,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 需要 Microsoft 365 Copilot 企业版订阅
- 每 10 分钟限制 100 次调用,每小时 300 次
- 不能直接访问实时网络数据,需要先导入到表格里
- 日期返回的是文本格式,不是 Excel 的日期格式
只对 Beta 版本用户开放,Windows 版本需要 2509 Build 19212.20000 以上,Mac 版本需要 16.101 Build 25081334 以上。
小结
这样一个功能,值得CEO亲自推广,足见这么一个公式的重要性,在不改变用户习惯的同时,将AI注入,有人称,40岁的软件,依然是分发前沿技术的最佳载体。
当然,也有人担心 AI 幻觉会影响工作。但对于那些需要处理大量非结构化文本数据的用户来说,这个功能应该能节省不少时间。下一步,数据处理或许也会很快到来!
关注公众号回复“进群”入群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