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啊洛 瓜皮程序 2025年08月28日 11:55 广东
开场白:不是标题党,是真实数据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人告诉你"用AI一天就能完成原本需要一周的开发工作",你会信吗?
说实话,我之前也不信。直到我亲自用Claude Code完成了一个完整的Chrome浏览器插件开发,从需求分析到最终部署,真的只用了一天时间。
这不是标题党,我有真实的项目和代码为证。这个插件叫"Temu热销采集跨境助手",是一个功能复杂的商业级浏览器插件。如果按传统开发方式,我保守估计需要一周时间。但用AI工具链,我确实只用了一天。
让我来详细拆解这个过程,看看AI到底是如何改变开发效率的。
项目背景:这到底是个什么插件?
先说说这个插件的复杂度,这样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我说"一天vs一周"不是吹牛。
插件功能概览:
- • 目标网站:Temu商品采集
- • 技术栈:基于Plasmo框架的Chrome插件,React + TypeScript + Tailwind CSS
- • 核心功能:搜索页面批量采集 + 商品详情页采集 + 数据存储管理 + 用户配置界面
功能复杂度分析:
- 1. 搜索结果页面:漂浮工具栏、商品悬浮按钮、批量选择、进度提示
- 2. 商品详情页面:数据提取、字段解析、验证码处理
- 3. Popup页面:用户信息管理、配置项设置
- 4. Options页面:历史记录管理、数据展示
这个插件涉及多个页面的内容脚本注入、复杂的UI组件开发、数据采集逻辑、存储管理等多个技术模块。传统开发方式下,光是理解Plasmo框架和搭建开发环境就需要半天,更别说具体的功能实现了。
【插入截图位置】
-
• Popup界面截图
-
-
• Options页面截图
-
-
• 采集工具栏截图
-
-
• 商品悬浮按钮截图
-
【操作演示视频】
**
啊洛来了
核心工作流程:AI工具链的威力
第一步:用Gemini**出PRD文档
为什么第一步选择Gemini而不是Claude**?这里有个关键洞察:
Gemini更适合产品思维。我发现Gemini在理解业务场景、分析用户需求方面更有优势,而Claude Code更擅长技术实现。
我跟Gemini的对话过程很简单:
-
- 描述业务场景:我要做一个Temu商品采集插件
-
- 明确核心需求:批量采集、数据存储、用户管理
-
- 讨论技术边界:浏览器插件的能力限制
-
- 细化功能点:每个页面需要什么功能
PRD文档的关键作用**:
- • 明确了功能边界,避免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变更
- • 定义了技术架构,为后续开发提供清晰指导
- • 识别了风险点,比如反爬虫、验证码处理等
这个过程大概用了半天时间,但这是整个项目成功的基础。
第二步:Claude Code的配置精髓
这是整个流程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大多数人忽略的地方。
我创建了两个配置文件:
CLAUDE.md(项目规范约束) :
1. 基于 plasmo 的谷歌浏览器插件。使用 pnpm。
2. 优先使用 tailwindcss 和 lucide-react 图标。
3. UI 设计要求现代化。
4. 开发设计需要遵循:软件设计模式原则,遵守"代码整洁之道"规范。
CLAUDE.local.md(角色定位和开发哲学) :
这个文件更厉害,我直接把Claude设定为Linus Torvalds**的角色,注入了Linux内核开发的哲学:
- • "好品味"原则:消除特殊情况,追求代码的简洁性
- • "Never break userspace":向后兼容是铁律
- • 实用主义: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完美
- • 简洁执念:超过3层缩进就是设计问题
配置文件的威力在哪里?
- 1. 技术栈约束:Claude知道要用什么技术,不会瞎选择
- 2. 代码风格统一:所有生成的代码都符合统一规范
- 3. 开发哲学:AI有了明确的设计原则,不会过度设计
- 4. 角色定位:AI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架构师在思考问题
第三步:Claude Code快速实现
配置完成后,剩下的就简单了:
- 1. 把PRD文档丢给Claude Code
- 2. AI自动拆解任务:自动创建todo list,把复杂项目分解成小任务
- 3. 逐个实现功能:AI按照任务清单逐步实现每个功能模块
- 4. 遇到问题随时求助:代码报错?直接把错误信息丢给AI解决
整个过程中,我几乎不需要写任何代码,只需要:
- • 确认AI的实现方案是否符合预期
- • 测试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 • 发现问题时提供反馈
关键经验总结:为什么这么高效?
AI分工明确
这是我发现的最重要的经验:不要让一个AI做所有事情。
- • Gemini负责产品思维:理解业务、分析需求、设计方案
- • Claude Code负责技术实现:写代码、调试、优化
- • 人类负责决策和验证:确定方向、测试验证、质量把关
这种分工让每个"角色"都能发挥最大优势。
配置文件的威力
很多人用AI写代码时,总是临时描述需求。但专业的做法是:
- 1. 建立项目规范:CLAUDE.md定义技术栈和编码规范
- 2. 注入开发哲学:CLAUDE.local.md定义AI的思维方式
- 3. 持续迭代优化:根据项目进展不断完善配置
这样做的好处是:
- • AI的输出更加一致和可预期
- • 减少重复的上下文解释
- • 代码质量更高,风格更统一
思维负担的解放
传统开发时,我需要同时思考:
- • 业务逻辑是否正确?
- • 代码实现是否合理?
- • 技术选型是否合适?
- • 代码风格是否统一?
- • 错误处理是否完善?
用AI开发时,我只需要专注于:
- • 需求是否理解正确?
- • 功能是否符合预期?
- • 用户体验是否良好?
AI处理了所有技术细节,我专注于产品和用户价值。这是效率提升的根本原因。
真实数据对比:一天vs一周
让我详细拆解一下时间对比:
传统开发时间分解(7天) :
- • 需求理解和方案设计:1天
- • 技术选型和环境搭建:1天
- • 核心功能编码:3天
- • 调试和修复:1.5天
- • 测试和优化:0.5天
AI开发时间分解(1天) :
- • Gemini出PRD文档:0.1天
- • 配置Claude Code:0.1天
- • AI实现功能:0.7天
- • 测试和验证:0.1天
代码质量对比:
- • 规范性:AI严格按照配置文件规范,代码风格更统一
- • 错误处理:AI会主动考虑边界情况和异常处理
- • 可维护性:遵循设计模式,结构清晰
- • 注释完整性:AI会自动添加必要的注释
功能完整度对比:
- • 所有原计划功能都实现了
- • UI界面比我手写的更现代化
- • 错误处理更完善
- • 代码结构更清晰
最重要的是:我从繁琐的编码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专注于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
适用场景和局限性
这套方法不是万能的,我来诚实地分析一下适用场景:
适合的项目类型:
- • 功能明确的工具类项目
- • 有成熟技术栈的常规项目
- • CRUD**类型的管理系统
- • 标准的前端/插件开发
不适合的项目类型:
- • 创新性算法开发
- • 复杂的系统架构设计
- • 需要深度领域知识的项目
- • 高度定制化的底层开发
成功的关键要素:
- 1. 需求明确:模糊的需求AI也处理不好
- 2. 技术栈成熟:选择AI熟悉的技术栈
- 3. 配置得当:花时间设置好AI的工作方式
- 4. 持续反馈:及时测试和纠正AI的输出
结尾:给开发者的建议
经过这次实践,我有几个深刻的感悟想分享:
1. 不要害怕AI取代你,要学会用AI武装自己
AI不会取代开发者,但会用AI的开发者会取代不会用AI的开发者。关键是要学会如何与AI协作,而不是排斥它。
2. 重点是学会提问和配置AI
未来开发者的核心技能可能不是写代码,而是:
- • 准确描述需求
- • 设计合理的架构
- • 配置AI的工作方式
- • 验证AI的输出质量
3. 开发者更像产品经理
在AI的帮助下,开发者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
- • 理解用户需求
- • 设计产品方案
- • 优化用户体验
- • 保证产品质量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AI时代的开发,不是让人变成机器,而是让机器帮人做机器该做的事情,人专注于人该做的创造性工作。
你准备好拥抱这个变化了吗?
关于作者:一个热衷于探索AI工具在软件开发中应用的程序员。如果你也在尝试AI辅助开发,欢迎交流经验。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AI开发实战经验
瓜皮程序
每天分享 AI 工具、应用技巧、大模型进展与编程实践,带你玩转最前沿的 AI 世界。
**
公众号
【Claude code 国内镜像推荐】 :
关注公众号,留言 cc体验,交流,领取体验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