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应用场景总结:企业标签体系应该这么建|内附白皮书下载

技术

picture.image

标签 作为企业数字化营销的基石,在企业运营与营销场景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标签体系,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丰富用户画像特征,帮助企业优化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企业需要从 业务场景 出发,构建适用于 自身业务模式和逻辑的标签体系 ,为企业的精细化运营及精准营销服务,进而深入挖掘潜在的商业价值。

本次分享来源于 火山引擎客户数据平台VeCDP 服务于近百个场景的经验,将 汽车、金融、零售、泛互 等领域交付、落地经验抽象成5000字干货,从方法论到案例,帮你建设一套“好的”标签体系。

《火山引擎 客户数据平台 VeCDP 产品白皮书》

已发布,涵盖产品技术架构、核心功能及应用实例等全方位内容,揭秘字节跳动在内外部众多行业、场景沉淀的CDP实战经验,点击 阅读原文 ” 即可领取。

picture.image

picture.image

首先介绍标签和标签体系的基本概念。

标签体系的构建 是一个完整的闭环,通过活动数据可以进行分析洞察,然后根据洞察结果留存好的标签,抛弃不相关的标签,形成企业合适的标签库。企业规划好的整套标签体系服务于各个业务部门,如果需要使用不同的标签,可以进行分类和授权标签,实现动态快速扩展。

火山引擎VeCDP 的标签最终服务于上层的业务场景,例如营销、分析等场景。而标签体系是对标签的一种组织方式,对标签进行分类,形成一套可以长期稳定使用并且适用性较强的框架。

picture.image

在建立整体的标签体系之前,第一步是做好标签的设计。标签设计,需要梳理好整个数据流程、业务场景。

picture.image

/ 标签与群组 /

在做营销活动的时候,会用到两个核心对象,第一是标签、第二是群组。

接下来介绍一下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和区别。

picture.image

标签主要是提取客户特征,对客户进行一些画像洞察。群组主要是针对某场营销活动,圈选某个客群进行营销和分析。前者是进行特征的抽取,后者是做服务与活动。由于标签是特征的提取,所以在系统中留存的时间会更长。而群组主要是为了某个活动,服务完该活动,其生命周期理论上就结束了。

另外一般对于品牌方或者说企业主而言,标签是数据分析师或IT人员去构建的。而群组,可能更多的是运营这样的业务角色去使用。

概括而言,标签更多是面向客户数据的抽象加工,群组是面向活动进行的精准的人群圈选。

/ 构建标签的三类数据 /

在构建标签时,通常会用到三类数据: 行为数据、属性数据和业务数据

picture.image

行为数据: 是通过各个业务系统,或者其它第三方应用上的埋点采集得到的线上线下的数据。

属性数据: 是用户的一些基本资料、会员属性、微信基本属性等等。

业务数据: 比如订单类数据、消费类数据,或是客服的一些工单、咨询单之类的数据。

基于以上数据,可以通过标签规则或者模型去构建标签,并在上层构建分群。

/ 判断标签好坏的四大原则 /

picture.image

构建标签体系的时候需要兼顾合理性和灵活性。合理性主要是从业务视角出发,而灵活性主要是工具的视角,需要满足各类业务场景。下面从四个细化的层面去介绍。

首先,可追溯性 ,指的是可以对标签做一些历史的回溯,通过洞察标签变化,可以了解到整个客群全生命周期的变化,同时也可以了解整个营销活动的执行效果。

其次,数据和计算的实时性 ,标签可以分为实时标签和离线标签。实时标签能够支持对营销要求更高的一些场景,例如金融行业储值金额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需要实时去做一些营销,此时标签的构建是依赖实时数据,实时生产的。

再次,标签制作的灵活性 ,上文也提到在构建标签的一些数据和规则方面,执行频率都可以灵活配置。

最后,生产和使用流程的强可管理性 , 会体现在标签的权限方面,以及服务上下游的相关应用,例如对外提供的一些API,提供数据输出的能力、Kafka消息订阅的能力、记录标签的增删改查相关信息、标签的上下架操作、标签审批的管理等。

picture.image

大部分客户在构建标签时会遵循一个标准流程,如下图所示。

picture.image

第一步是明确需求,梳理业务场景和流程。之后就可以知道如何接入何种数据,上文也提到,接入的数据一般是包括属性行为,以及业务相关单据的数据。接入这些数据之后,接下来就可以构建规则,真正把标签构建出来,其中包括一些标签的分组以及层级的构建。

标签构建之后,就可以去圈选目标人群,从而去做一些营销活动。对这些活动进行洞察,同时结合标签事件等各种信息就可以更好地去做标签管理,修改标签规则,重新上下架一些标签。

其中也可以去做标签的价值评估,即哪些标签是更有意义的标签,标签后期的建设方向等。最后会产生优化策略,它会体现在新需求的输入,从而形成一个全流程的循环闭环。

在企业内部,整个标签体系的构建,其实是一个持续构建的过程。

/ 明确标签建设目标 /

构建标签时,会遵循5W2H的分析方法论。

picture.image

第一,What,即针对何种场景,例如客户生命周期场景或是会员营销场景。

第二,Where,即依赖什么样的功能模块,例如是否需要一个算法标签或是基本的规则标签,是否需要依赖于群组的一些信息。

第三,When,即什么时候需要上线标签。

第四,Why,即构建标签的原因,例如需要做洞察或者营销转化,又或是需要服务于客户,做一些客户关怀。

第五,Who,即谁构建标签,如前文所述,可能是业务也可能是IT相关人员,其所用的标签工具也会不同。

第六,How,即如何构建标签,例如构建RFM标签、统计标签,或是普通规则标签。

最后,How much,即构建标签能够产生多少业务价值。

/ 标签体系设计 /

picture.image

从标签体系的整体设计来看,第一步是最底层的规划主体。此时需要去梳理各个主体对象,梳理对象主体之间的关联关系,梳理数据源和具体数据类型。

接下来就是探查数据,包括前文讲到的基本属性、行为数据、订单数据等,数据是实时还是离线,如何去接入。数据梳理清楚之后,我们需要构建标签类目。数据产生之后,会先做一些探查式分析,从而可以了解客户群体是何特征,之后再去构建标签类目,拆分类目。

最后需要把标签内容设计出来。整个设计标签的过程中,前期规划、内部对齐、标签口径对齐以及数据梳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内容和类目的设计 /

picture.image

上图中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将客户按照不同的生命周期进行了分类,例如可以分为沉睡客户、潜在客户、活跃用户以及忠诚用户。

有了这样的客户分类之后,就可以去做具体的规则定义。沉睡客户,可以定义为过去30天其浏览次数比较少的客户;潜在客户,可以定义为除了沉睡客户之外的那些没有互动的客户;而活跃客户是有一定互动的客户;最后忠诚客户是互动相对来说非常高频的,并且有邀约一些新的客户即老带新的一些行为。

于是我们能定义清楚整个客户的生命周期,以及对应的规则。有了这些规则及客户标签的定义,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有相应的处理策略。针对 沉睡客户 ,需要对其进行激活;针对 潜在客户 ,需要进行持续的互动;针对 活跃客户 ,需要促成订单转化;最后对于 忠诚客户 ,需要持续地让其产生复购。

/ 数据探查 /

接下来介绍标签体系的数据链路,具体包括VeCDP系统中数据采集的步骤和标签构建的方法。

picture.image

首先要做标签相关数据的采集,需要连接外部各种各样的数据源。数据采集完成之后,需要做数据的加工处理,针对这些数据需要做ETL以及表间join操作。

接下来是VeCDP系统中的一个核心能力—— ID打通 。火山引擎VeCDP会设计ID的优先级、生存策略以及参考关系,之后把各渠道ID做整体的融通。

最后我们把数据落到VeCDP中,成为基础的属性数据、行为资料,以及业务订单数据,还有一些其它的明细数据和维度数据。

/ 规划主体 /

picture.image

主体又称实体或对象,针对不同的行业,规划出来的主体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汽车行业,通常将业务对象梳理成两个主体,即人和车。围绕着人的标签体系,包括基础属性信息,在一些媒体点位的互动行为信息,以及留资相关信息等。同时围绕车,会有一些汽车相关的信息,包括维修保养以及车联网采集到的信号信息。在其它行业,也是类似地,可以梳理出不同的主体。

/ 标签加工与更新 /

picture.image

接下来基于梳理出来的主体去构建标签。在火山引擎VeCDP中,提供了十几种标签构建的方法。其中规则标签是基于一些规则去组合,生命周期标签是围绕其生命周期去打标签。

首末次标签是基于用户首次及末次行为去构建一些标签。偏好标签,需要统计用户行为信息,观察用户集中行为聚集在哪些方面,之后做一些排序,就可以得出偏好信息。

标签的更新频率,可以设置整体上是实时还是离线,如果是实时计算,理论上就是一个实时标签。如果是离线计算,可以去配置其更新类型,例如手动更新还是定时更新,执行的频率可以选择天级、周级或者月级等等。

/ 离线标签与实时标签 /

picture.image

离线标签和实时标签有着不同的适用场景,在规则和一些限制方面都会存在差异。

从更新方式来看,离线标签会更强调手动更新或者按周期去更新,而实时标签则是实时计算,一般是由某个行为事件或者某个消息触发去做实时更新。

从参与计算的数据来看,离线标签基本上是全量的业务数据都可以参与计算,而实时标签则需要考虑计算的性能,是有限的数据参与,针对一些时间序列数据,像订单数据和行为数据,可能会限制一定的时间范围,例如一天或七天内。

从复杂性来看,离线标签复杂性相对会更高,实时标签相对低一些。

从适用场景来看,离线标签主要用于画像分析,实时的要求不那么高。但是实时标签可能会在一些实时营销,当达到某个标准之后要实时地给用户发券或者是告警。

/ 标签价值评估 /

picture.image

在应用标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采集标签在系统中的使用信息,进行价值评估。

首先,标签覆盖量评估,包括标签覆盖数量和覆盖率。

第二,标签值的分布,包括标签值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趋势。

第三,标签使用热度,哪些标签是高频使用的,哪些是相对低频使用的。

第四,标签稳定性,由于标签本身依赖于各种各样的上游数据,不同的上游数据会导致标签在实际计算的时候,整体稳定性是有差异的。

第五,标签关注度,主要统计标签收藏的相关情况。

最后,标签优化率评估,主要是指标签在持续应用的过程中,哪些标签可能会被频繁变更。

通过评估以上维度,可以得知哪些标签高频应用、哪些标签有价值、哪些标签可以持续做优化,从而指导后期标签体系的构建。

picture.image

接下来介绍标签应用的一些典型案例。

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标签体系,零售行业会根据用户画像和订单行为构建标签和画像;汽车行业关注线索到店、线上互动和市场活动等流程;金融行业主要基于客户交易、资产和负债情况构建风险评估和客户价值评估。除此之外,火山引擎VeCDP还会在一些泛互联网行业中应用,所以整个标签更体现其工具性。

/ 标签应用的典型案例 /

汽车行业

picture.image

在汽车行业,我们会按照消费者生命周期以及使用流程,去构建其标签体系,包括基本信息、行为数据。行为数据包括线上行为以及线下行为,以及消费信息、售后信息。

汽车行业是高客单价的行业,因此更注重售后的管理。另外,在一套标签体系下,不同部门关注的点是不一样的。销售部门会更关注线索、到店、下订、试驾这样的用户流程;运营部门则更关注线上互动,包括签到、评论、分享以及精品消费等等;市场部门会更关注整个市场活动的留资、下订行为。

零售行业

picture.image

零售行业相对而言标签会做得更加精细化。围绕用户画像,通过其订单互动行为、基础信息,去构建整体标签规则和画像。

另外,零售行业除了使用第一方的数据,同时也会去采集第三方的数据做一些补充,然后去构建其完整的画像。

除了用户画像,零售行业还会做商品画像,商品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围绕商品的一些基本信息、价格策略、库存信息以及售卖情况去构建标签和画像。

最后还有门店画像,包括门店地理位置、类型、门店业绩以及在售商品等。

在零售行业会利用各个主体之间产生的关联关系来构建一些标签,例如用户和门店之间,用户会有到店的动作,用户在门店中有消费动作,包括用户买了何种商品、浏览了何种商品,通过类似关联关系的组合去做营销。

金融行业

金融行业标签大致有如下图所示的分类。

picture.image

首先是原始信息,包括客户交易、客户资产、客户负债以及客户持有的产品情况。基于这些内容,可以去构建客户风险评估,以及客户价值评估,从而构建整个标签体系。

/ 标签应用价值 /

线索跟进、成单转化

标签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完整的闭环,通过活动数据可以进行分析洞察,根据洞察结果留存好的标签,抛弃不相关的标签,形成企业合适的标签库。

picture.image

在高客单价营销场景中,针对一些线索,会围绕线索做标签的打分,生成一些数字类型的标签,包括正向打分机制和负向打分机制,最后得到总分作为线索的评分。

  1. 正分机制包括属性信息、信息完整度、最近的互动行为信息以及留资信息,以及客户本身跟销售员的互动信息。

  2. 负分机制主要包括客户在电话中明确拒绝或者战败线索。

精细营销、降本增效

picture.image

精细化营销更多是体现在一些低价高频的营销场景,例如发放优惠券的场景。

首先把一些客群批量圈出,围绕优惠券使用场景,比如最近180天用券次数、最近30天用券次数、近7天用券次数,以及客户对优惠券的敏感度。

有一些客户可能会更关注低价优惠券,希望打折力度更大。基于优惠券使用的信息,可以给客户做一些标签画像,去服务于上层的营销场景。

分析洞察、剖析画像

picture.image

基于标签可以去做一些分析洞察,比如客户行为分析、画像分析、流程分析等。首先构建好标签,然后去做活动,之后会产生活动数据,基于活动数据,可以再做一些分析洞察。

分析洞察后可以得知哪些标签可以促成转化,哪些标签跟整个活动效果是不相关的。

从而可以把好的标签留存下来,去服务于下一个标签体系的构建。不合适的标签就可以逐步抛弃掉,最终形成适合企业的标签库。

产品介绍

火山引擎客户数据平台 VeCDP

面向业务增长的客户全域数据中台,帮助企业打破数据孤岛,建立统一的人、物档案,以数据驱动全链路营销和深度运营,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增长。后台回复数字“11”了解产品

——相关阅读——

picture.image

picture.image

picture.image

picture.image

picture.image

0
0
0
0
相关资源
IDC 大模型应用落地白皮书
大模型技术已深度融入业务实践,各企业期望其释放更大商业价值。 但大模型落地之路面临许多挑战和顾虑。 如何精准对接业务需求与发展蓝图,制定切实可行的大模型落地策略? IDC发布首个大模型应用策略与行动指南 一为您揭晓一
相关产品
评论
未登录
看完啦,登录分享一下感受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