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晓书童频道 ,订阅、星标我!此刻开始我帮您读书!
《中西哲学启蒙课》笔记1、暂且放下功利心,来一次纯粹的思想探求
王东岳
这是我2020年的第一期节目。这一次我要分享的不是哪本书,而是我学习一门课所整理的笔记。是王东岳先生的付费音频课程《中西哲学启蒙课》,我在这里向同学们极力推荐这门课。
王东岳先生,是一位独立学者,不属于任何机构和学派。长年隐居终南山,潜心钻研哲学长达20年,在讲完这门课之后,他又要归隐,不再开讲,名副其实的世外高人。
听他的课程你会发现,王东岳的知识量异常庞大,从历史、文化、社会到物理、化学、生物,乃至最新锐的自然科学,他在其间任意穿行,人类知识存量中所有领域的东西,他都能轻松驾驭,信手拈来。
王东岳是站在138亿年宇宙演化的尺度上追问终极问题,他要表达的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哲学体系。 能将现代学科全部打穿,将138亿年宇宙万物演化用“递弱代偿原理”贯穿,并统一阐释,这是前无古人的事情。
至于这个原理是什么,先别着急,在后面的节目中我们会逐步展开。
递弱代偿原理的推导证明过程,就是他所著的那本《物演通论》。有同学肯定会问,那为什么我们不直接解读《物演通论》呢?而要分享他的这门课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没有文化。翻开这本书,我只识字,但不知意。每个字都认识,但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因为王东岳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他要严谨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丝毫不在意读者。那些基础知识,人类已有的知识,他都不落笔,书中只记录了他自己的独有见底。我没有经过哲学训练,没有足够的知识作为打底,因此它对我而言如同天书。
《物演通论》是王东岳独到之见的精确表达,而《中西哲学启蒙》这门课则是他对人类文化的总结,是他精深哲学思考的基础知识综述以及递弱代偿原理的通俗表达。所以很感谢这门课,让我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思想深度的人,有幸能接触到如此精深的思想,接受哲学的启蒙。
我分享的是自己学习王东岳课程的笔记,因此同学们接下来听到的所有内容,都受限于我个人的理解能力与思考深度,必然是平庸、肤浅且充满谬误的。 我在这里只能起到一个介绍与推荐的作用,无法代替你自己的学习,建议同学们还是要自己去听王东岳的课程以及读他的书,去收获属于你的东西。
这门课程的音频有200多期,音频文案我整理下来,有80万字之多。它点燃了我有极大的学习热情,我投入的时间精力,以及制作节目的难度,都超过此前我解读的所有书籍。当然,他带给我的收货也是空前的,所以能把我的所得与同学们分享,我也满怀期待。
在进入正式内容之前,有两点需要特别说明。
毫不实用的东西
第一、 这是一门纯粹的文化课与思想课,所以同学们不要抱着追求实用的功利心。 量子力学的开山者之一薛定谔曾经说:“ 人们追求科学,是因为科学的力量,它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舒适。 这是对于科学最大的污蔑。 真正的科学,是人类精神的张扬,而不是实用的东西。 ”
那既然科学尚且如此,更何况这门文化课呢?王东岳要告诉我们的是人类的文明史,是什么力量在驱动着文明,文明最终又会向何处而去。
同学们应该和我都一样,从懂事上学以来,所有的学习都是带有功利目的的,无论是为了考试升学,还是解决生活工作中的某个问题。 我们很少有纯粹的,没有任何功利性的思考与探求。 要知道越是追求实用,越会让自己漂浮在最浅层,越不追求实用,才能在精神层面完成地基性的建设。 只有放下自己的功利心,进行一次纯思想的探求,我们才能理解思想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强大到它塑造了整个人类的生存模型。
总结来说, 这门课要向我们阐述的是人类文明发展和演进的动因与走向。
我们经常说“道”与“术”,王东岳给出了一个精彩的解释:
所谓术,是指我们可以驱动和支配的东西。 而所谓道,是我们被什么驱动与支配。 这门课只谈“道”,只探究是什么在驱动和支配着人类。 也就是说,从这门课中得不到我们可以使用的“术”。请先记住这个道与术定义,在之后我们会聊到。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巨大
第二、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讲述中国传统文化。
首先,因为 我们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一脉延续到今天的文明。 其余的像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波斯、古希腊等等世界上所有的古文明全部中断灭绝。中华文明完好的保留了人类最原始的思想与文化。
越原始的、越低级的思绪和文化,越具有奠基性、决定性与稳定性。
其次,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精致的农业文明,因此它是我们考察人类文明史的最重要标本。 而正是由于我们农业文明太精致,才使得近代我们向工商业文明转型极为困难。于是,中国代表的农业文明与西方代表的工商业文明爆发激烈冲突,1840年鸦片,从此开始中国文化彻底衰落。开启了我们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
一个从远古时代就最最文明的国家,到了近代竟然被西方视为蛮夷之地。1916年,救亡运动兴起。我们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全部抛弃,全面学习西方。
到了今天,我们已经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我们用学习西方的方式拯救了自己,重新走到了人类文明的最前列。此前,我们在追赶的过程中,面向的是西方文化的背影,而今天,我们已经跑到了最前列,我们面向的是一个前途未卜的未来。前路到底在什么地方?
西方文明并不代表未来,现在它已经展现出对于人类的戕害效应。中华文明在100年前就已经衰落,我们今天要重新捡起它,当然也不是因为农业文明代表着未来,我们肯定是退不回去的。
同时掌握东西方文明,我们就能从更深的层次重新梳理全人类的文化,面向未来我们就能获取巨大的弹跳力,我们能用更加宽阔的视野处理人类未来文明底在哪里的问题。
回顾人类文明史,是为了展望人类的未来,王东岳说:我们必须建构一个怎样的文明,才可能让人类继续生存下去。
听完我的这段表述,同学们心中一定充满了疑问。
为什么薛定谔会说追求实用是对科学的污蔑?
说越原始的文明越具有奠基性、决定性和稳定性是什么意思?
西方文明怎么就表现出对于人类的戕害效应了?
为什么我们需要重构一个文明?现在全人类科技进步欣欣向荣,我们在这条路上不是走的好好的吗?
别急,随着这门课程的展开,我们会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你的思绪会和我有一样经历一个从惊讶,到质疑,再到惊呼的奇妙过程。
人类文明起源
那好,我们正式进入课程的第一部分,东西方文化溯源。我们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东西方文明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距?而且二者的兼容性极差,哪怕我们全面学习西方文化已经100多年了,但两种文明依然无法融合。这是为什么? 了解文明是由什么力量所驱动的,这是理解之后所有内容的基础。
之前我们认为,地球上不同区域生活着不同的人类,各自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因此当然就生发出完全不同的人种与文明。但是到上世纪末,这个学说被推翻了。今天地球上全部人类,都是由14万年前生活在东非的智人繁衍进化而来。之前我们在解读《人类简史》的时候,开篇就是说明这个问题。
智人在9万年前,从东非大裂谷开始向全球进行迁徙。 先后到达中东、欧洲、东亚、澳大利亚和美洲。 随着智人的定居时间,文明也就依次的发生。
文化的差异是不是因为不同人种的智力差别呢?虽然全世界都是智人,但还是有白人、黑人和我们黄种人分别。
为什么会出现这三大亚人种?当年我们的智人祖先在东非大草原上,因为太阳照射强烈,为了阻挡紫外线,皮肤下需要分布着很厚的黑色素。在4万年前,他们到欧洲怎么变成高鼻梁的白人的呢?两个原因:
一、纬度高,光照量低,黑人孩子因为不能在紫外线照射作用下转化出足够的维生素D,因此得佝偻病大规模死亡。
二、空气寒冷干燥,对支气管和肺造成持续损伤,最终导致肺源性心脏病。也使得他们大规模死灭。
在这两个原因之下,只有小部分发生基因突变的导致皮肤变白能够转化足够的维生素D,以及鼻子变高能够暖化和加湿空气的孩子才能够存活下来。所以迁徙到欧洲的智人到现在全部都是白皮肤高鼻子。
我们黄种人介于中间,所以我们鼻子的高度与皮肤颜色也就介于两者之间。 所以三大亚种人的成因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但也就仅此而已。 短短几万年的时间,只能够积累表皮上的些许变化,如果要发智力上的明显变化,那需要基因突变积累上百万年才有可能实现。 因此全世界人类的智力不存在巨大差异。
关于文明的分野问题,我们需要另找原因。
文明,我们没得选
在这里我们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农业文明。一般我们很容易以为,农业文明是我们智慧进步的选择性产物,因为农业文明相比于采集狩猎更好,所以我们主动选择了它。
完全不是, 文明的出现完全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我们根本就没得选。
同学们都知道,维持生命所需的三大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我们的大脑不断发展,分化度过高,功能不断增强的同时,出现了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丧失再生能力,一旦受损无法恢复,这就是为什么脑梗造成的伤害很难恢复,就算能恢复也不是因为细胞再生,而是周边组织的代偿结果。
二是大脑竟然只能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代谢的来源。怎么办? 自然界中没有足够的碳水获取来源,这迫使我们只能从草籽当中去找。 所以农业文明根本不是我们选择的结果,这实际上是一个生理逼迫的过程,我们根本就没得选。
之前我们学习的文明史,都把文明表达为我们的智慧选择,其实文明和我们的身体一样,都是自然进程的结果。
在农业文明当中,甚至我们种植什么农作物,驯化什么动物,我们也都没得选。都是自然进程中一个强迫性的对接。
比如说棉花。所有植物的絮类纤维都是为了携带种子飘落远方,因此一旦成熟就飞絮满天。只有棉花,成熟之后一段时间不飘絮。所以才能成为人类植物纤维的利用来源。
再比方说稻米,7000年华夏文明中的南方人就在培育稻米了,可在8000年前的河南的南部就已经培育出稻米。可为什么它没有成为中原的主食,而只在南方兴盛?
因为我们需要从主食当中获取足够的蛋白质,如果蛋白含量低于8%就会造成严重的脏器损害。比如说小麦,蛋白含量就在12%左右。而大米的蛋白质含量仅仅只有4%,所以中原人抛弃稻米。为什么在南方得以兴盛?因为鱼米之乡,那里的人能够通过鱼来补充额外的蛋白。
我们再来看培育家畜,为什么要养狗?今天看来这个选择极其愚蠢,因为面对大型食肉动物狗的战斗力极差。按理说我们应该养猎豹啊,用它作为我们的捕猎帮手。事实为什么不是这样?
因为猎豹的求偶过程过于复杂,需要奔袭数百公里历经三个月才能完成求爱过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猎豹没有办法繁育,所以只能养狗。
再有,我们养马,为什么不养斑马?一个特别小的原因,斑马虽然和马一样温顺,但是它一旦发怒咬住人,就死不松口。就这么小的原因,导致饲养斑马失败。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明确的看出, 我们以为人类使用哪个物种是人为的选择,其实根本不是,它就是一个自然过程,一个不得不,没得选的自然对接。
记得刚才我所强调的,什么是“道”?它是驱动的支配着我们的力量,这就是“道”。
王东岳把这一切外在的自然结构和关系,与我们内在的生理进化结构的总体匹配,称之为生存结构。 这是我们理解文明起源的关键所在。
社会的形成
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往下,社会组织是怎么形成的?这应该就是我们智慧设计的产物吧?抱歉,也不是。
农业文明之后,我们在每一亩土地上产出的能量,是这亩地长草给动物吃,我们再猎杀动物,所获得的能量的260倍。而所有生物数量都是被资源供应量所限定的。比方说一个单细胞生物,它20分钟分裂一次,如果能给他足够的资源,那3天时间,就可以变成和地球一样大的单细胞集合体。可惜自然界不可能给他提供这个生存资源。
人类也一样,进入农业文明,能量获取增加,人口随之迅速暴涨。紧接着出现一系的问题。
首先,人际关系冲突急剧增加,一个部落只有20个人,两两发生冲突的排列组合不过190次,当人口增加到2000的时候,冲突发生概率增加到199万次之多,人口增长100倍,冲突增加一万倍。
其次,人多了决策就变得困难,人少的时候我们可以开个会,共同决策,当人口达到几千、几万的时候,就必然要求出现组织和集权管理系统。
再有,人多了,分工就出现了,分工一出现自然逼迫契约规则和法治的产生。
最后,各族群之间的冲突也大大增加,对外冲突问题不可能交由全民解决。因此,军队系统也自然形成。
所以,社会组织结构也不是我们智力设计的结果,它竟然是人口暴涨之后,自然而然的生发过程。
因此在远古时代是没有政府的,因为不需要。 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都在血缘关系当中,不需要政府,也不需要暴力管控。
政府一旦产生,它必须要做4件事儿:
1、解除贫民武装,暴力垄断,作用于人身。
2、税收,资金及资源垄断,作用于经济。
3、对社会纠纷有调控和掌控力,权力垄断,作用于政治。
4、制造为强权统治辩护的意识形态或者宗教,思想垄断,作用于文化。
人性恶与人性善
东西方对于政府的态度完全截然相反,非常有意思。西方人的观念是人性恶,而群众一盘散沙,不足以恶到什么程度。他们认为,可以形成组织的政府和军队会把人性中的恶给发挥到极致。
所以西方最高权力机构是立法机构,颁布宪法,限制政府和军队的权利。全民的重要大事是监督政府。
而中国文化恰恰相反,我们认为最早的组织系统,强权系统,是由那些最善良最有道德的人构成的,以至于被我们尊称为圣人。因为我们追溯到原始氏族社会,管理者必然是部落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尽管后来形成组织,组织会产生自己的利益诉求。但是中国文化看待政府组织的发源点是善良与道德。我们主张人性善。
东西方之所以在这最基本点上的看法不同,是因为其文化视野存在差距。 就如刚才所说,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原始文化的保留,因此它的目光能伸展的更远。
腾空进步论
还有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所持有的都是进步论,我们认为进步就是好的但凡原始落后的都是不好的,以至于进步在今天都成为褒义词,而保守却成贬义词。
但是我们肯定没有想过,进步论这个观念是近代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舶来品。它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截然相反。
孔子说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意思是我只叙述前人的东西,绝不创新。我只相信和爱好古人的东西,凡是当代人的创新和发明,我一律反感。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是保守论,不是进步论。
这被很多人拿来抨击中国传统文化墨守成规,压抑创新。
王东岳说他不评判好与坏,只讲所以然。 因为但凡做好坏评价,站位必然是有失偏颇的。
我们需要明白一种文化为什么得以发生与发展,才能理解它的实质与内涵。 中国人不创新,是因为中国文化是保守论。 今天说来我们觉得它大有问题,可实际上我们需要回到当年深邃的历史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王东岳说: 先把进步论从我们的脑子里腾出去,我们才能理解接下来的课程主线,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素质。 更何况,我们凭什么说进步是好的? 没有人深究这个问题。 所有人都不过是用自己肤浅的直观感受或者人云亦云的把它当做今天的主流意识形态。
首先请腾空进步论,之后的所以然,我们后面的节目再慢慢深入。
总结
我们对本期节目做一个总结
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强调了两点:
首先,这是一门纯粹的文化与思想课,我们暂且放下自己的功利实用目的。进行一次纯思想的探求。所谓术,是我们所能驱动和支配的东西。所谓道,是驱动与支配着我们的力量。从这门课,我们能闻“道”,却无法得到实用的“术”
其次,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一脉延续到今天的,并且是人类最精致的农业文明,它具有重大的价值。尽管中华文化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就已经完全衰落,紧接着被我们全盘抛弃。我们学习西方文明,再次让自己重回人类文明的最前列,当我们面对未来的时候,我们需要同时从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得更加宽阔的视野以及更加强大的弹跳力。
有句话很重要的话我先说在这里:越原始的文化与文明,越具有奠基性、决定性和稳定性。
课程的第一部分是东西方文化溯源。
第一、人类文明的起源,今天地球上所有人,都是14万年前生活在东非大草原的智人的后裔,9万年前,智人开始全球迁徙,随着智人来到不同区域的定居时间,文明也就梯次发生。
第二、世界各地黑、白、黄,三大亚种人的出现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区区几万年时间,最多只能积累出外表上的些许变化,绝不可能出现智力上的巨大分歧。世界各地文明存在重大分野的原因,不在人种区别和智力差异上,我们需要找别的原因。
第三、农业文明的发生,是一个自然进程,甚至是一个生理逼迫,因为我们的大脑分化度过高,只能从碳水代谢中获取能量,而自然界无法提供充足的碳水。接下来。我们选择种植什么农作物,驯化饲养什么动物,都是自然进程中的一个强迫性对接。
第四、农业文明之后,能获取到的能量增加,人口迅速暴涨。于是人际关系冲突加剧;集体决策困难;分工出现,需要规则和法治;以及对外冲突无法解决等等问题,迫使政府的出现。政府自然而然的需要做四件事,暴力、经济、权利和文化的垄断。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然进程的结果,而不是我们自主的智慧的选择。文明,我们根本没得选,这些就是驱动及支配我们的力量,称之为“道”。
第五、东西方文化对于政府的态度截然相反,我们主张人性善,因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原始文明的保留,我们因此获得了有更加深远的目光。
第六、今天我们倡导进步论,摒弃保守论。但把进步论当做主流意识形态是需要重新思考审视的。王东岳先生让我们先腾空脑中进步论的固有观念,其中的深意,后面的笔记中我们再逐步展开。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了,说到这里,我们还没有回答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东西方文化的分野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下期节目我们继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