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全新图像Tokenizer:生成图像最低只需32个token,最高提速410倍

技术

picture.image

文章来源| 豆包大模型团队

在生成式模型的迅速发展中,Image Tokenization 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例如Diffusion依赖的VAE或者是Transformer依赖的VQGAN。这些Tokenizers会将图像编码至一个更为紧凑的隐空间(latent space),使得生成高分辨率图像更有效率。

然而,现有的Tokenizer通常会将输入图像映射为隐空间的一个降采样后的2D矩阵,这一设计隐式的限制了token与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导致其很难有效的利用图像中的冗余信息(比如相邻的区域经常会有类似的特征)来获得一个更加有效的图像编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团队和慕尼黑工业大学 提出了全新的1D图像Tokenizer:TiTok,这一Tokenizer打破了2D Tokenizer的设计局限,可以将整个图片压缩至更为紧凑的Token序列。

picture.image

https://github.com/bytedance/1d-tokenizer

对于256 x 256分辨率的图片,TiTok最少仅需32个Token就可以表达,比通常2D Tokenizer的256或1024个Token显著减少。对于512 x 512分辨率的图片,TiTok最少仅需64个Token,64倍小于Stable Diffusion的VAE Tokenizer。此外,在ImageNet图像生成这一任务上,使用TiTok作为Tokenizer的生成器在生成质量和生成速度上都有显著提高。

在256分辨率,TiTok获得了1.97的FID,显著超过使用同样生成器的MaskGIT 4.21。在512分辨率TiTok可以获得2.74的FID,不仅超过了DiT(3.04),并且相比DiT在图像生成上加速了惊人的410倍!TiTok的最好变种取得了2.13的FID,显著超过DiT的同时仍旧有着74倍的加速。

picture.image

TiTok仅用32个Token就可以完成高质量的图像重建与生成

picture.image

图像所需Token的显著减少带来了明显更快的生成速度,但是同时维持了高质量的图像生成。

0 1

模型结构

TiTok的结构非常简单,编码器和解码器部分各自是一个ViT,在编码过程中,一组latent tokens会拼接在image patches后,在过完编码器后,仅保留latent tokens并进行quantization的过程。获得的quantized latent tokens将会与一组mask tokens拼接在一起,一并送入解码器,从mask token序列中重建出图像。

picture.image

‍ ‍ ‍ ‍

02

1D Tokenization 性质研究

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关于不同数量的用于表示图像的token,不同的tokenizer大小,重建表现,生成表现,linear probing准确率,以及训练和推理速度的比较。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发现(1)仅需32个Token便能取得很好的重建与生成效果(2)通过增大Tokenizer的模型大小,研究者可以使用更少的Token来表示图片(3)当图片使用较少的Token来表示时,Tokenizer会学到更强的语义信息(4)使用更少的Token来表示图片时,训练和推理速度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picture.image

此外,视频中展示了使用不同的Tokenizer大小以及Token数目时所重建出的图片,可以看到更大的Tokenizer可以在有限的Token下重建出质量更好的图像。此外,当仅有有限Token时,模型更倾向于保留显著区域有更好的重建效果。

picture.image

03

实验验证

研究者主要在ImageNet-1k的256 x 256分辨率以及512 x 512分辨率上进行了与其他方法的比较。可以看到,尽管TiTok使用有限的Token数目,但是可以和其他使用更多Token的方法取得相当的重建效果(rFID),使用较少的Token数目让TiTok在维持较高的生成图片质量(gFID)的同时有着显著快于其他方法的生成速度。

例如TiTok-L-32获得了2.77的gFID score,同时可以以每秒101.6张图片的速度进行图片生成,这一速度显著快于其他Diffusion Models (169倍快于DiT)或者Transformer Models (339倍快于ViT-VQGAN)。

picture.image

TiTok使用较少Token的优势在更高分辨率的图像生成上更加明显,其中TiTok-L-64仅使用64个Token就能完成高质量的512分辨率图像的重建与生成,生成图像的质量不仅高于DiT (2.74 v.s. 3.04),同时生成速度提高了近410倍。

picture.image

04

结论

在本文中,研究者专注于一个全新的1D Image Tokenizer,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Tokenizer来打破现有2D Tokenizer中的局限,进而更好的利用图像中的冗余信息。TiTok仅需少量的Token(比如32个)来表示图像,同时仍旧能进行高质量的图像重建与生成。在ImageNet的256分辨率和512分辨率生成实验中,TiTok不仅取得了超过Diffusion Models的生成质量,同时有着百倍更快的生成速度。

关于豆包大模型团队

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团队成立于 2023 年,致力于开发业界最先进的 AI 大模型技术,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团队,为科技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豆包大模型团队在AI领域拥有长期愿景与决心,研究方向涵盖NLP、CV、语音等,在中国、新加坡、美国等地设有实验室和研究岗位。团队依托平台充足的数据、计算等资源,在相关领域持续投入,已推出自研通用大模型,提供多模态能力,下游支持豆包、扣子、即梦等50+业务,并通过火山引擎开放给企业客户。目前,豆包APP已成为中国市场用户量最大的AIGC应用。

目前,豆包大模型团队仍在持续招聘中,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直接投递简历。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投递岗位!

0
0
0
0
关于作者
相关资源
基于 Ray 的大模型离线推理
大模型离线推理,是指在具有数十亿或数万亿参数的大规模模型上进行分布式推理的过程。相较于常规模型推理,在模型切分、数据处理和数据流、提升 GPU 利用率方面面临了很大挑战。本次分享将介绍如何利用 Ray 及云原生优势助力大模型离线推理。
相关产品
评论
未登录
看完啦,登录分享一下感受吧~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