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销售数据是企业下一步市场决策的重要依据。 销售数据提供了关于市场需求、客户行为、产品表现等方面的详细信息。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数据,企业销售人员、决策者等可以获取有关市场趋势和消费者偏好的宝贵洞察,从而做出更加明智和精准的决策。
某公司的市场份额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为了更好的统一数据口径、保障数据质量、控制数据权限,企业内部已将分散的销售数据统一到一套可视化分析平台中。
该平台之前由开源ClickHouse作为数据分析引擎, 但在引入鉴权ACL用于管理数据权限、保障数据安全之后,该平台出现 性能不足、影响用户体验 的情况。
ByteHouse 是火山引擎推出的一款定位为OLAP的分析型数据库,基于ClickHouse进行架构升级和优化,在复杂查询层面拥有显著优势。
该公司引入ByteHouse之后,结合相关销售场景,对ByteHouse优化器能力点对点优化,实现查询效率显著提升, 在某些场景下效率提升达到16倍。
本文将从业务痛点、解决方案、优化结果三个方面,详细拆解该公司销售数据平台 如何基于ByteHouse复杂查询能力实现效率提升。
01
业务背景
/ 销售数据平台采用鉴权ACL模式管理数据权限
在该公司内部,销售人员(数据使用者)、数据分析师、数据工程师(数据维护和提供方)以及公司管理, 一直以来都存在以下痛点问题:
● 对于销售来说, 数据范围难以全平台对齐,即便是同一个数据集也会存在可见范围不同的问题;组织变动、负责的客户频繁,调整过后则会存在看数问题。
● 对于数据产品经理、数据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数据维护和提供方来说, 数据集行权限维护成本高,了解销售场景中复杂的鉴权逻辑,导致学习成本高。
● 对于公司合规管理来说, 数据权限应该得到合理控制,各个销售能看到的客户信息应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该公司的研发团队单独把销售数据的鉴权内聚成新服务, 并且引入新的一种查询鉴权模式 ACL来解决以上问题。
“鉴权 ACL(Access Control List)” 通常指用于进行身份鉴别和权限控制的访问控制列表。鉴权是指验证用户或实体的身份和权限,以确定其是否有权访问特定的资源或执行特定的操作。
引入鉴权 ACL之后,能严格控制数据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查看和操作敏感的销售数据,还可以根据员工职责精细划分权限,比如销售团队只能访问自身业务数据,管理层能获取更全面数据,提升数据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引入鉴权ACL之前的查询情况:
`SELECT`
`(`
`concat(`
`one_year,`
`'-',`
`case`
`when substring(one_quarter, 5) = '01' then 'Q1'`
`when substring(one_quarter, 5) = '02' then 'Q2'`
`when substring(one_quarter, 5) = '03' then 'Q3'`
`when substring(one_quarter, 5) = '04' then 'Q4'`
`else null`
`end`
`)`
`) AS _1700010720846,`
`(`
`sum(`
`CAST(`
`daily_value_usd / 100000 as Nullable(Float64)`
`)`
`)`
`) AS _sum_1700010720933`
`FROM`
``aeolus_data_db`.`aeolus_data_table``
`WHERE`
`(p_date >= '2024-02-20')`
`AND (p_date <= '2024-02-20')`
`AND arraySetCheck(`emp_ids`, (1527))`
`GROUP BY`
`concat(`
`one_year,`
`'-',`
`case`
`when substring(one_quarter, 5) = '01' then 'Q1'`
`when substring(one_quarter, 5) = '02' then 'Q2'`
`when substring(one_quarter, 5) = '03' then 'Q3'`
`when substring(one_quarter, 5) = '04' then 'Q4'`
`else null`
`end`
`)`
`LIMIT`
`10000`
● 引入鉴权ACL后:
绿色部分为SQL改动,通过引入子查询的方式,使用户无权限数据过滤,保证用户鉴权最新状态。
`SELECT`
`(`
`concat(`
`one_year,`
`'-',`
`case`
`when substring(one_quarter, 5) = '01' then 'Q1'`
`when substring(one_quarter, 5) = '02' then 'Q2'`
`when substring(one_quarter, 5) = '03' then 'Q3'`
`when substring(one_quarter, 5) = '04' then 'Q4'`
`else null`
`end`
`)`
`) AS _1700010720846,`
`(`
`sum(`
`CAST(`
`daily_value_usd / 100000 as Nullable(Float64)`
`)`
`)`
`) AS _sum_1700010720933`
`FROM`
`(`
`SELECT`
`*`
`FROM`
``aeolus_data_db`.`aeolus_data_table``
`WHERE`
`(`
``oid` IN (`
`SELECT`
``oid``
`FROM`
``db`.`auths` as auth_table_c4cde165_485d_4b`
`WHERE`
`(`
`(`
`arraySetCheck(auth_table_c4cde165_485d_4b.`emp_ids`, (1527))`
`or arraySetCheck(`
`auth_table_c4cde165_485d_4b.`dept_ids`,`
`(`
`123456,`
`234567,`
`345678,`
`456789`
`)`
`)`
`or arraySetCheck(`
`auth_table_c4cde165_485d_4b.`sales_owner_dept_ids`,`
`(13579, 246810)`
`)`
`or arraySetCheck(`
`auth_table_c4cde165_485d_4b.`queue_ids`,`
`(6969968376940593921)`
`)`
`or arraySetCheck(`
`auth_table_c4cde165_485d_4b.`auth_code_ids`,`
`(`
`654321,`
`54321,`
`86421`
`)`
`)`
`)`
`and auth_table_c4cde165_485d_4b.`is_active` == 0`
`)`
`)`
`)`
`)`
`WHERE`
`(p_date >= '2024-02-20')`
`AND (p_date <= '2024-02-20')`
`GROUP BY`
`concat(`
`one_year,`
`'-',`
`case`
`when substring(one_quarter, 5) = '01' then 'Q1'`
`when substring(one_quarter, 5) = '02' then 'Q2'`
`when substring(one_quarter, 5) = '03' then 'Q3'`
`when substring(one_quarter, 5) = '04' then 'Q4'`
`else null`
`end`
`)`
`LIMIT`
`10000`
02
业务痛点
/ 基于ClickHouse难以满足鉴权ACL下的数据查询需求
在引入ACL之前,日常销售分析查询就非常复杂、查询量极大。 而在SQL加入ACL控制后,采用的是分布式表JOIN,且ACL表子查询返回结果大,进一步导致集群负载恶化,ClickHouse集群CPU使用率长期打满,影响用户体验。
性能恶化核心原因为ClickHouse社区的Scatter/Gather执行模型缺少shuffle的能力,对于多轮join难以很好支持。
下面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Scatter/Gather执行模型下join的原理:
两张分布式表source和to_join(对应local表分别是source_local和to_join_local)数据分布在两个分片上,如下图:
- 先设置distributed_product_mode = 'allow',执行join查询:
`SELECT`
`source.key,`
`source.value,`
`to_join.value`
`FROM source AS source`
`INNER JOIN`
`(SELECT *FROM to_join AS tj`
`) AS to_join USING (key)`
-
每个分片节点独立执行子查询SELECT *FROM to_join AS tj,然后在本地做join,最后在接收查询的节点(下文用host server指代)上汇总join结果,如下图所示:
- 最终结果如下:
`+-----+---------+`
`| key | value |`
`+-----+---------+`
`| 1 | tojoin1 |`
`| 2 | tojoin2 |`
`+-----+---------+`
如果分片数目为N,右表表达式的分布式表to_join在一次join中就会被重复查询N次,导致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该问题,我们采用Global Join,或者设置distributed_product_mode='global',引擎会自动将分布式表的join改写成Global Join。
`SELECT`
`source.key,`
`source.value,`
`to_join.value`
`FROM source AS source`
`GLOBAL INNER JOIN`
`(SELECT *FROM to_join AS tj`
`) AS to_join USING (key)`
Global Join的原理是host server先执行带分布式表的子查询,再类似临时表存在内存中,发送到其他的节点,让其他节点join的时不用重复查询该分布式表。这样的优化方式让Global Join效率基本可用了, 但还存在如下局限性:
-
右表的大小影响join效率,如果右表比较大,join的时候cache missing会非常严重,性能很差;
-
不考虑SPILL的情况下(Graceful hash join可以部分缓解这个问题),右表的必须全部在内存中,容易OOM。
-
Broadcast右表实现的效率上也有提升空间,比方说右表数据先汇总到host server,再下发到各个节点多了一轮额外的传输和序列化反序列化开销。
-
多表JOIN,不同的join顺序对性能影响也很大,ClickHouse并没有join reorder的能力,依赖用户手动调优join的表的顺序。
03
解决方案
/ 迁移到ByteHouse提升销售数据平台复杂查询效率
ByteHouse企业版支持优化器和MPP执行模型, 可以较好的支持复杂join的场景, 并且优化器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查询效率,成为该公司销售数据平台从ClickHouse迁移的首选。
优化器是DBMS中一个核心组件,它负责分析查询语句,并根据表的结构、索引等信息来生成最优的执行计划。通过优化查询执行计划,可以提高查询的执行效率,减少资源消耗,提升系统性能。
为了提升在复杂场景的查询性能, ByteHouse 的自研优化器 进行了大量的优化,主要包括四个大的优化方向: RBO(基于规则的优化能力),CBO(基于代价的优化能力),分布式计划优化以及一些高阶优化能力。
一. 优化器和MPP执行模型原理
开启优化器后,执行模式由原来的Scatter/Gather模型切成了完全MPP模型。整个SQL的执行流程如下图所示(以3节点的集群为例)
● PlanSegment: 分布式执行计划逻辑单元(QueryPlan+Exchange输入输出)
● Optimizer: 根据Rule(RBO)和统计信息(CBO)进行查询计划的优化,生成最终的查询计划PlanSegmentTree.
● Scheduler: 发送PlanSegment到各个Worker
● Exchange: 在Pipeline之间传输数据
● PipelineExecutor: 驱动执行PlanSegment
二. ByteHouse优化器四大优化方向
下面用上一节的例子简单说明:采用之前的SQL
`set enable_optimizer=1;`
`EXPLAIN`
`SELECT`
`source.key,`
`source.value,`
`to_join.value`
`FROM source AS source`
`GLOBAL INNER JOIN`
`(`
`SELECT *`
`FROM to_join AS tj`
`) AS to_join USING (key)`
`┌─explain─────────────────────────────────────────────────┐`
`│ Projection Est. ? rows │`
`│ │ Expressions: [key, value], to_join.value:=value_1 │`
`│ └─ Gather Exchange Est. ? rows │`
`│ └─ Inner Join Est. ? rows │`
`│ │ Condition: key == key_1 │`
`│ ├─ TableScan test.source Est. 0 rows │`
`│ │ Outputs: [key, value] │`
`│ └─ Broadcast Exchange Est. 0 rows │`
`│ └─ TableScan test.to_join Est. 0 rows │`
`│ Outputs: key_1:=key, value_1:=value │`
`└─────────────────────────────────────────────────────────┘`
可以看到右表读取完之后通过exchange进行了广播到左表再join(不同于原来模式需要先在host server汇总右表再下发到各个节点)。
如果两个表很大,开启统计信息的情况下,计划如下:
`┌─explain─────────────────────────────────────────────────┐`
`│ Projection Est. ? rows │`
`│ │ Expressions: [key, value], to_join.value:=value_1 │`
`│ └─ Gather Exchange Est. ? rows │`
`│ └─ Inner Join Est. ? rows │`
`│ │ Condition: key == key_1 │`
`│ ├─ Repartition Exchange Est. 0 rows │`
`│ │ │ Partition by: {key} │`
`│ │ └─ TableScan test.source Est. 0 rows │`
`│ │ Outputs: [key, value] │`
`│ └─ Repartition Exchange Est. 0 rows │`
`│ │ Partition by: {key_1} │`
`│ └─ TableScan test.to_join Est. 0 rows │`
`│ Outputs: key_1:=key, value_1:=value │`
`└─────────────────────────────────────────────────────────┘`
左右表会先shuffle N份(N默认为分片总数/10,可以通过distributed_max_parallel_size参数控制)再进行join,这样单个节点join的时候右表的大小平均是总右表的1/N,内存占用和性能都有很大提升。
开启ByteHouse优化器后,查询计划会有这四类优化:
●
优化一:RBO
基于规则的优化能力。支持列裁剪,分区裁剪,表达式简化,子查询解关联,谓词下推,冗余算子消除,外部连接转内部连接,算子下推存储,分布式算子拆分等常见的启发式优化能力。
1. 解关联
很多OLAP引擎不支持相关子查询,在语法分析阶段就会报错。优化器实现了完整的解关联能力,对于关联查询可以转换为常见的 join agg filter 等算子执行,下图就是一个简单的解关联例子。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关联查询也可以利用 window 算子执行,更加快速简洁。
2. 非等值Join优化
在很多引擎中,带有非等值条件的 join 需要通过多个算子来组合执行(inner join + filter + group-by),而在 ByteHouse 中,支持非等值 join 之后可以直接在 join 算子中完成非等值条件的执行。
优化器会对一些关联子查询转成非等值 join 来执行,相较于转成其他常见的算子(inner join, filter, agg)性能有一倍以上的提升。
●
优化二:CBO
基于代价的优化能力。基于级联搜索框架,利用Graph分区技术实现了高效的Join枚举算法,以及基于直方图的代价估算,对10表级别规模的Join Reorder问题,能够全量枚举并寻求最优解,同时针对于10表规模的Join Reorder支持启发式枚举并寻求最优解。
CBO支持基于规程扩展搜索空间,除了常见的Join Reorder问题以外,还支持外部Join/Join Reorder、Aggregate/Join Reorder、Magic Set Placement等相关优化能力。
●
优化三:分布式计划优化
业界主流实现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寻求最优的单机版计划,然后将其分布式化。
但是这样的设计流程,不能提前考虑分布式系统的特点,可能会导致网络延迟、数据分布不均衡,并导致可扩展性限制等问题。
我们的方案则是将这两个阶段融合在一起,在整个 CBO 寻求最优解的过程中,会结合分布式计划的诉求,从代价的角度选择最优的分布式计划,同时在 Join/Aggregate 过程中,也支持 Partition 属性展开。
另外,我们也在 CBO 中实现了对于 Aggregate/Join Reorder,Magic Set Placement 等相关能力。
对于 CTE 的实现方式也基于 Cost 进行选择,在 inline,shared 和 partial inline 之间做权衡,选出最优的计划。在 tpcds 等 benchmark 中都有一定的应用。
●
优化四:高阶优化能力
ByteHouse实现了动态Filter下推、物化视图改写、基于代价的CTE(公共表达式共享)、计划复用、结果复用等高阶优化能力。
三、 最佳实践之“聚合计算加速”
在数据库中,优化器对于聚合计算加速起着关键作用。
优化器能够分析查询语句的结构和涉及的数据,评估不同的执行计划。对于聚合计算,它会考虑数据的分布、索引的可用性以及表之间的关系等因素。除了JOIN场景,ByteHouse在聚合计算场景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多节点并行merge聚合结果
分散/聚集模式在聚集阶段会聚合各个节点局部聚合的中间结果,这时容易遇到单节点的性能和内存瓶颈,其典型的场景是大数据的count distinct。
开启ByteHouse优化器后,我们可以使用10%的分片(通过distributed_max_parallel_size参数调整,最大值为集群分片数目)来做最终的聚合操作,实现较好的并行聚合。
2. 优化器会对聚合进行改写优化,提升聚合性能
如果缺少group by key的聚合操作,在没开优化器的情况下,Gather阶段在单机内为单线程聚合(由于缺少group by key无法并行)。ByteHouse优化器能实现进行自动改写,除了多节点并行合并聚合结果,单节点内部也能并行。
下面为tpch的数据(6亿数据的lineitem表)在一个两节点集群测试(最后merge的节点为同一个),SQL如下:
`select count(distinct l_orderkey) from lineitem`
开启优化器耗时从5.913秒下降到了2.263秒。
04
优化结果
/ 最高16倍,相关场景查询效率提升
通过非ACL查询和ACL查询两个方向,我们可以看到查询时间在优化前后有显著提升。其中,在ACL查询中的60M广告客户DI场景中,引入ByteHouse之后将查询效率从16s缩短为秒级,提升了16倍。
1. 非ACL查询
抽取该公司销售平台某数据集测试
| | 之前 | 之后 | | p99 | 116秒 | 37秒 | | p95 | 45秒 | 14秒 |
2. ACL查询
抽取该公司销售平台某数据集测试
| # | 用户范围 | 之前 | 优化后 | | 查询1 | 60M广告客户ID | 53s | 7s | | 1M广告主id | 16s | 2s | | 查询2 | 60M广告客户ID | 16s | 1s |
总结来看,但随着用户使用场景愈加复杂,ByteHouse针对复杂的查询场景,在RBO、CBO、分布式计划等层面进行大量优化, 进一步提升了OLAP在各个场景下的查询性能。
未来,ByteHouse也将持续为更多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提供支持,助推数智化转型升级。
往期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ByteHouse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