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中国”战略与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双重驱动下,数字孪生技术正成为重构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引擎。传统水利工程建设中,数据割裂、模型孤立、运维脱节等问题长期制约着工程效能的发挥。
而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物理水利工程的“数字镜像”,依托“建设-管理-运营”(建管运)一体化交付体系,实现了从设计蓝图到运维决策的全链路贯通,为水利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山东融谷信息凭借其在数字孪生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水利数字孪生交付经验,打造了智慧水利行业数字孪生最佳交付实践,助力集成商伙伴低成本、高质量的交付数字孪生项目,全方位赋能水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一、数字孪生交付体系的核心架构
数字孪生交付体系以“数据为基、模型为核、场景为用”为原则,构建了“三维空间数据底板+多源模型引擎+智能决策中枢”的三层架构。
1 、 数据底板:全要素感知与时空融合
数据是数字孪生的基石。以浙江省重大水利工程为例,通过部署“天空地水工”一体化感知网络,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地面传感器、BIM模型等多元数据,形成覆盖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工程结构、设备状态的L3级数据底板。例如,在环湖大堤(浙江段)后续工程中,项目团队通过5G+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2000余个监测点的实时数据采集,数据精度达到厘米级,为孪生模型提供了高保真输入。
2 、 模型引擎:多学科耦合与动态推演
模型是数字孪生的灵魂。体系整合了水文模拟、水动力仿真、工程安全分析、水质预测等10余类专业模型,并通过AI算法实现模型间的动态耦合。以某大型水库为例,其数字孪生平台集成了降雨预报模型、洪水演进模型、大坝渗流模型,可模拟百年一遇洪水场景下的库容变化、坝体应力分布及溃坝风险,推演精度较传统方法提升40%。
3 、 决策中枢:知识图谱与智能优化
决策中枢是数字孪生的价值出口。通过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决策支持系统,将水利专业规则、历史案例、实时数据转化为可计算的决策逻辑。在某水利调度智慧平台中,系统可自动生成多套水资源调度方案,并通过预演反算功能评估各方案的生态影响、经济成本及社会效益,辅助决策者选择最优方案。
二、“建管运”一体化交付的关键实践
数字孪生交付体系突破了传统工程“建管分离”的痛点,通过“建管运”一体化模式实现了数据、模型、业务的无缝衔接。
1 、 建设期:标准化交付与模型沉淀
在工程建设阶段,体系以“数字化交付”为抓手,制定统一的数据编码规范(如设备位号编码规则)和模型交付标准(如LOD400级BIM模型要求)。以平阳南湖分洪工程为例,项目团队通过协同设计平台整合了20余个专业的设计成果,生成了包含10万+构件的BIM模型,并关联施工日志、质量验评记录等过程数据,形成了可追溯的“数字资产包”。这一模式使工程竣工时即可交付完整的数字孪生体,较传统方式缩短交付周期60%。
2 、 管理期:业务协同与模型迭代
在工程运营阶段,体系通过“云上办公”平台实现参建各方的高效协同。例如,在某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管理团队利用智能表单签章系统,实现了进度款支付、质量验评等核心业务的全流程在线流转,年处理单据量超5万份,无纸化率达100%。同时,基于实时监测数据对孪生模型进行动态校准,确保模型与物理工程的状态同步。某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通过部署3000余个传感器,每月自动更新模型参数,使渗流预测误差率从15%降至3%以内。
3 、 运营期:智能决策与价值延伸
在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运营阶段,体系通过“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体系释放数字孪生的决策价值。以黄河宁蒙段防洪工程为例,其数字孪生平台可提前72小时预测凌汛风险,并通过三维仿真系统模拟不同破冰方案的效果,辅助制定应急预案。在2024年凌汛期,该平台成功预警3次冰坝险情,指导抢险队伍提前部署,避免经济损失超2亿元。
三、典型案例: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案例1:某流域防洪调度系统
该系统构建了覆盖全流域的数字孪生平台,整合了1200个水文站点、800公里堤防、50座水闸的实时数据。通过耦合水文水动力模型与AI算法,实现了“降雨-产流-汇流-演进”全链条模拟。在2025年雨季防洪调度中,系统提前48小时预演了3种调度方案,最终选择“错峰泄洪+分洪区启用”组合方案,使下游城市淹没面积减少65%,验证了数字孪生的实战价值。
案例2:某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该项目通过“互联网+数字孪生”平台,接入47.3万台智能水表和测控一体化闸门,实现了水量调度、漏损监测、用户服务的全流程数字化。平台运用知识图谱技术,自动识别管网漏损点,定位准确率达92%,年节水效益超3000万立方米。同时,通过阶梯水价算法模型,动态调整60万农村用户的用水价格,助力节水型社会建设。
四、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数字孪生交付体系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数据安全、模型通用性、跨部门协同等挑战。例如,水利数据涉及国家安全,需突破“双保险”加密技术;多源模型耦合需解决异构数据融合难题;流域治理需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数据共享。
未来,随着5G、量子计算、大模型等技术的发展,数字孪生将向“高精度、自进化、全要素”方向演进。一方面,通过研发亚米级分辨率的倾斜摄影技术和纳米级传感器,提升数据采集精度;另一方面,借助AIGC技术实现模型的自动生成与优化,降低应用门槛。最终,数字孪生将成为水利行业“数字觉醒”的核心载体,推动治水方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的根本性转变。
数字孪生交付体系的实践表明,通过“建管运”一体化模式,可实现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重构。这一体系不仅提升了工程效能,更重塑了水利行业的治理逻辑。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数字孪生必将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山东融谷信息专注数字孪生项目交付,多年来,融谷信息深耕数字孪生领域,凭借专业团队与丰富经验,已成功交付近百个数字孪生项目案例。从智慧工厂的精准模拟,到城市基建的动态映射,再到复杂系统的可视化管控,精准把握需求,高效完成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