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子昕,一个干了10年的后端开发,现在在AI编程这条路上边冲边摸索,每天都被新技术追着跑。
端午那会儿,我就在各个平台里看到有人说Cursor更新到0.51了。我当时那个兴奋啊,赶紧跑去官网找Changelog,结果刷了半天愣是没找到,去 X 上也没找到相关信息!
当时我还想着:“不会吧,灰度测试又没轮到我?”心态都快崩了。
结果今天,Cursor直接来了个王炸!0.51?不存在的,直接跳到1.0大版本!
我瞬间明白了,合着是在憋大招呢!把好几个版本的功能一股脑全扔出来,这波操作真的把我给秀到了。
现在所有人都能去官网下载最新的1.0版本了,我已经火速更新完毕!
这次更新到底有多香?//
看了下官方的更新日志,这功能更新得也太实在了。
- 全新的设置面板和仪表盘 - 界面大改版
- 更丰富的聊天回复 - 支持Mermaid图表、Markdown表格可视化
- BugBot自动代码审查 - 这个有点意思了
- Background Agent全面开放 - 之前还在内测,现在人人都能用
- Jupyter Notebook支持 - 数据科学家狂欢
- 记忆功能 - 终于能记住我的偏好了
- MCP一键安装 - 门槛直接降到地板
不过说实话,作为一个主要写后端的码农,有几个功能对我来说就是看个热闹。但“记忆功能”和“MCP一键安装”,这俩真的戳中我了。
设置界面大换血,终于不迷路了//
之前的设置页面说实话有点乱,各种选项散落得到处都是,每次找个配置都要翻半天。
这次Cursor把设置页重新整理了一遍:
模型配置也单独拎出来做了个专门的页面。现在添加自定义模型、配置API Keys什么的,一目了然:
模型设置
仪表盘也重新设计了,可以看到详细的使用统计,按工具和模型分类显示。虽然不是什么核心功能,但用起来确实舒服多了。
在 Settings 页面的 General 中,点击管理账户下的“Open”按钮,即可打开仪表盘
数据预览
使用统计
聊天界面能画图了?这也太酷了吧//
现在Cursor的对话窗口可以直接渲染Mermaid图表和Markdown表格了!
之前我要是想看个流程图什么的,还得让AI给我代码,然后自己跑去别的地方渲染。现在好了,直接在聊天窗口就能看到可视化结果。
这功能虽然不是什么颠覆性的更新,但确实提升了不少使用体验。有时候一个图胜过千言万语嘛。
BugBot:自动找Bug的小助手,但有点费钱//
这个功能我觉得是这次更新的亮点之一。BugBot本质上就是一个专门帮你Code Review找Bug的AI Agent。
每次你提交PR到GitHub,它就会自动跑一遍代码审查,发现问题就在PR里留评论。更贴心的是,评论里还有个“Fix in Cursor”的链接,点击就能跳回编辑器,连上下文都给你准备好 了。
设置过程也很简单:
1、去仪表盘的Integrations里连接GitHub
首次使用,会显示【Connect Github】,点击后会跳转授权确认页面;确认授权后【Connect Github】会变为【Manage Github】
同时下方会显示偏好设置,建议全部开启:
2、选择你要监控的仓库
点击【Manage Github】,会跳转到仓库授权确认页面,可以授权全部项目仓库,也可以授权指定的项目仓库。不论选择哪个,后续都可以调整,所以不用慌。
3、开启BugBot功能
授权成功后,页面就会变成这样,列出授权了的仓库,勾选右侧的开启按钮,才可以在对应仓库使用 BugBot 功能:
听起来很美好吧?但是有个坏消息...
这玩意儿是按Token计费的! 而且不包含在Pro订阅里。由于它要分析你代码库里每一行的变更,Token消耗那叫一个恐怖。一次审查可能要花几美元到几十美元!
我当时看到这个价格,心里就一个想法:“卧槽,这是要把我薅秃了的节奏啊!”
所以,建议设置一个Spend Limit,避免扣费的时候傻眼。
好消息是有7天免费试用,可以先体验一下效果。不过说实话,对于我们这些主要用国内代码托管平台的人来说,这功能的实用性就比较有限了。
Background Agent全面开放//
之前我评测过OpenAI的Codex和谷歌的Jules,对它们的虚拟机环境和多任务异步执行功能印象特别深刻。当时我还感慨:“要是Cursor也有这功能就好了。”
没想到这么快愿望就实现了!
Background Agent就是Cursor版本的远程编码代理。它在一个基于Ubuntu的远程环境里异步运行,可以:
- 自动克隆你的GitHub仓库
- 在独立分支上工作
- 安装依赖包
- 处理各种后台任务
不过有个小提醒:要使用这个功能需要关闭隐私模式,也就是允许Cursor使用你的数据。
需要关闭隐私模式
关闭隐私模式
然后在Cursor Setting -> Beta里,开启Backgroud Agent功能;
用起来也很直观,点击聊天界面的云朵图标就能新建任务:
另外,这功能目前只支持Max模式,按Token计费,而且后续可能还要收取计算环境的费用。
总之就是:功能很香,但钱包可能会疼。
Jupyter Notebook支持:数据科学家的福音//
坦白说,作为一个Java后端,我对Jupyter Notebook的了解仅限于研究生上过一节Python数据分析课的那点皮毛知识。
但这个功能对于搞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的朋友们来说,应该是个不小的惊喜。现在Cursor的Agent可以直接在Jupyter里创建和编辑多个单元格,省去了在不同工具间切换的麻烦。
虽然我用不上,但必须得说这是个很实用的更新。
记忆功能:终于有个懂我的AI助手了//
这个功能我觉得特别有意思!Cursor现在可以记住你在对话中提到的重要信息,并在未来的交互中引用。
说白了,就是根据你和Cursor的历史对话,自动创建和更新User Rules。项目持续迭代,规则就自动完善。
我之前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做不同项目时,Cursor老是会犯同样的错误,每次都要从头解释一遍。要是它能记住我的技术栈偏好、编码习惯,甚至是我的审美偏好,那体验绝对能提升一大截。
使用这个功能同样需要关闭隐私模式,然后在Rules设置里启用就行。
我觉得这是个能真正提升用户粘性的功能。谁不想要一个越来越懂自己的编程助手呢?
MCP一键安装:小白用户的救星//
说到MCP,之前的安装门槛真的劝退了不少人。环境配置麻烦不说,各种文档质量还参差不齐,我就被坑过好几次。
现在Cursor直接推出了官方MCP工具网站,目前提供了8款精选MCP,包括Notion、Figma、GitHub、Stripe等等。
安装过程简化到了极致:
- 去tools网站选择你要的MCP
- 点击"Add to Cursor"
- 在弹出的窗口里点击"Install"
- 完事!
比如我直接点击【Add Figma to Cursor】:
这时候就会从tools网页直接打开Cursor的MCP Tools选项,点击【Install】:
就可以完成安装到Cursor MCP列表中:
这种一键安装的体验,比之前自己折腾配置文件不知道爽了多少倍。
体验了一圈下来,我觉得Cursor 1.0这波更新确实很实在。虽然有些功能对我来说用处不大,但整体的使用体验确实提升了不少。
特别是记忆功能和MCP一键安装,这两个真的戳中了我的痛点。一个让AI助手更懂我,一个让工具集成更简单。
当然,BugBot和Background Agent这些付费功能的定价还是有点肉疼。不过考虑到功能的实用性,对于有相应需求的团队来说,这个投入应该还是值得的。
最后想说的是,看着Cursor从一个简单的AI代码补全工具,逐步发展成现在这样功能丰富的AI编程助手,真的很感慨。AI编程这个赛道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的惊喜。
点个关注呗,我会继续用我这半吊子水平为大家带来更多AI编程工具的第一手体验~
「点赞、转发、在看」
和大家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