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折腾 FastGPT 项目
- FastGPT 是一个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知识型平台,支持数据处理、RAG 检索、可视化 AI 工作流编排等功能,可以帮助你快速搭建复杂的问答系统,无需复杂配置。
- 业内推崇的是 FastGPT 的知识库解析和管理能力。非常适合作为知识库的底层,然后再和 Dify 这一类生态繁荣的 AIAgent 平台对接使用。
FastGPT知识库系统对导入数据的处理极为灵活,可以智能处理PDF文档的复杂结构,保留图片、表格和LaTeX公式,自动识别扫描文件,并将内容结构化为清晰的Markdown格式。同时支持图片自动标注和索引,让视觉内容可被理解和检索,确保知识在AI问答中能被完整、准确地呈现和应用。
- FastGPT 完全对齐 OpenAI 官方接口,支持一键接入企业微信、公众号、飞书、钉钉等平台,
- 参考资料:FastGPT 官方仓库 https://github.com/labring/FastGPT?tab=readme-ov-file
第二步:本地部署前的准备
- auto. 安装 Git(用于下载代码)
在终端输入:
brew install git
安装完成后,输入以下命令检查版本:
git --versio
第三步:下载 FastGPT 项目代码。
切换到你要安装 FastGPT 的文件夹目录下,然后,输入 git 指令,下载 FastGPT 项目代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labring/FastGPT.git
下载docker-compose.yml文件
curl -o docker-compose.yml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labring/FastGPT/main/deploy/docker/docker-compose-pgvector.yml
然后,在 terminal 启动 docker 安装
docker-compose -f docker-compose-pgvector.yml up -d
但是,在启动后,系统提醒,config.json 文件找不到。
Docker 在启动 fastgpt 这个服务时,需要一个叫做 config.json 的配置文件。它想把你电脑上的 config.json 文件 “挂载”到 Docker 容器内部的 /app/data/config.json 位置。
但是,我查了一下,其实,config.json 文件不在根目录,而是在 projects/app/data/ 目录下。
我们需要编辑 docker-compose-pgvector.yml 文件,把里面写错的路径改过来。
找到 docker-compose-pgvector.yml 文件里,找到 fastgpt: 这一段。 2. 2. 定位到 volumes(数据卷):在 fastgpt: 下面,找到 volumes: 这一行。
修改路径:把 - ./config.json:/app/data/config.json 这一行,修改为正确的路径:./projects/app/data/config.json。
修改内容我直接贴出来:
- ./projects/app/data/config.json:/app/data/config.json
接下来,清理旧容器(以防万一):
docker-compose -f docker-compose-pgvector.yml down
重新启动:
docker-compose -f docker-compose-pgvector.yml up -d
ok,一切顺利
终端会显示本地访问地址(通常是 http://localhost:3000 )。
默认登录用户名是: root 密码是:1234
第四步:使用和测试
1-配置 LLM 大模型
- 接下来,试一下配置 deepseek 模型。
进入到模型供应商界面,选择模型渠道,点击新增渠道。然后逐个输入渠道名,协议,选择模型,然后,就是填入代理地址和 API。
其中,deepseek 的代理地址和 api 需要自己注册 deepseek 账号,然后,通过开发者平台获取。
https://platform.deepseek.com/
配置完成后,需要批量测试一下模型,保证模型可用。
接下来,来到模型配置区域,选择 deepseek,然后,打开启用开关。
2-配置 embedding大模型
这个是解析文件知识的基本前提,我配置的是硅基流动的bge-m3。
硅基流动上已经预安装了非常多的开源模型。现在注册还有 2000 万 Tokens的免费额度https://cloud.siliconflow.cn/i/l9sTxT3i
3-测试知识解析能力
这里省略知识库的导入和解析过程。
直接看知识库索引结果。
简直是完美:
AB测试(A/B Testing)是一种通过对比不同策略或设计的效果来优化业务决策的统计方法,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零售、金融等领域。以下是其核心业务用途及具体场景:
- 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优化
- 页面布局/UI调整:对比不同页面设计(如按钮位置、颜色、文案)对点击率(CTR)、转化率(CVR)的影响。
- 示例:电商测试“加入购物车”按钮的红色 vs 蓝色对购买率的影响。
- 功能迭代:验证新功能(如搜索推荐算法)是否提升用户留存或使用时长。
- 营销策略效果验证
- 广告投放:测试不同广告素材、投放时段或渠道的ROI(投资回报率)。
- 优惠券/促销活动:对比满减、折扣、赠品等策略对客单价或复购率的影响。
- 注意:需控制其他变量(如商品品类、用户群体)以确保结果纯净。
- 运营策略决策
- 定价策略:分群体测试不同价格敏感度(如会员价 vs 普通价)。
- 推送策略:优化推送内容、频率或时机(如早晨 vs 晚间推送的打开率)。
- 算法与模型优化
- 推荐系统:对比新旧算法对点击率、GMV(总交易额)的提升效果。
- 搜索排序:测试不同排序规则(如相关性 vs 销量优先)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
- 风险与流程控制
- 风控策略:验证新规则(如 stricter 欺诈检测)是否在减少损失的同时避免误杀正常用户。
- 注册/支付流程:简化步骤(如减少表单字段)能否提升完成率。
关键实施原则
- 单变量测试:一次仅测试一个变量(如只改按钮颜色,不同时改文案),避免混淆结果。
- 样本量充足:确保统计功效(Power)足够检测到差异,避免小样本误判。
- 结果解读:
- 若P值≤0.05,认为差异显著;否则需谨慎结论。
- 结合业务实际(如成本、用户体验)综合决策,避免仅依赖统计显著性。
常见误区
- 忽略外部干扰:如节假日、竞品活动可能影响测试结果。
- 过早终止测试:未达到预定样本量时停止,可能导致结论不可靠。
AB测试通过数据驱动决策,帮助业务在可控风险下实现持续优化
。
再追问一个问题“ABtest 的原理本质是什么”点开原文引用:
完美,收工!